(8)养成“每天记一记”的好习惯,在集体活动之后,利用5分钟主动回忆内容要点,在离园前,利用十分钟回忆一天发生的事或感受,培养孩子提炼记忆问题的水平。
二、增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家园合力
(1)增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小学阶段,主动适合小学生特点,为幼儿尽快适合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2)做好家长工作,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发挥社区力量,直观体验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1)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园将在5月份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市五小,主要包括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2)回园后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小学”为主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
(3)通过环境的创设,增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为他们尽快适合小学生活奠定了心理基础。
(4)大班毕业典礼家长方面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
具体形式有:
1、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实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家园互动充分使用好家园互动这个平台,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次,把幼儿的情况即时用班级博客中实行反馈与表现,让家长即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实行针对性的家园合作与培养,以求发挥其优势,改正其习惯等各方面的不足。
3、其它时间与形式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即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即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有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实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二)
从学前到小学,跨两个学段,从儿童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因而既存有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在此期间,儿童身心要发生一定的质变,掌握不了这个阶段教育的规律性就会出现种种\衔接\的问题。
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有着较大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水平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有已造成儿童入小学后的不适合,同时,近些年来,因为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度包办儿童自己能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责任感、独立性以及相关水平形成,这些都增大衔接的\坡度\。所以,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幼小衔接
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动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展开等途径,促动幼儿的身心发展。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但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通常会存有几个方面的断层问题:1、关系人的断层;2、学习方式的断层;3、行为规范的断层;4、社会结构的断层。所以,协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的可能性。是大班工作的重点。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理解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理解它们的连续性;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合水平和学习适合水平的发展水平,这既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幼小衔接的焦点。
二、展开教育活动,增强日常生活管理,促动幼小衔接 1、增强幼儿生活水平的培养
(1)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2)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3)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
(3)通过各种游戏增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协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适当改变太多儿童化的教师态度,在师生关系中,肯定性和混合性(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要求或批评)接触应成为主体。
(3)鼓励幼儿多与同学、老师交往,鼓励其合作性行为。 4、讲究教育的相互渗透,提升幼儿的学习适当性。
(1)以儿童为本,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展开活动,不\拔苗助长\。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等。
(4)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小学的课堂环境接轨,在下学期后半段将幼儿的座位改成小学的上课座位形式。 (5)教会幼儿准确的坐立姿势及握笔姿势。
(6)使用各种活动提升幼儿听、说、读、写、算的水平。 (7)教幼儿理解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实行简单的书写练习。
(8)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所以,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及本班的实际,各班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各班开设《幼小衔接家长专栏》,开辟\家长须知\、\专栏快讯\、\今日要点\等栏目,增强与家长的信息交流。
3、定期展开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4、组织教师、家长、幼儿\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
5、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给幼儿购买的学习用品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 6、积极参加幼儿毕业典礼。 四、增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升旗上课及课余活动。 2、邀请小学生来园与小朋友座谈。
3、通过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协助幼儿理解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如:玩角色游戏\老师与学生\,给幼儿讲相关小学的事或老师上课的故事,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促使他们向往做一名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