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品质革命”。高品质的产品源于具有工匠精神的伟大企业,而企业发展,人才先行,要培育伟大企业的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工人。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历史使命不言而喻,是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需要。
(二)高职教育改革的长远之计
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两个公共产品。二者都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的要求。
高职教育作为面向企业需求、面向人人的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决定了其在“四个全面”统领下,在重振企业工匠精神、发动企业品质革命的重要阶段,需要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在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核,既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现实选择,也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发展、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长远大计。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主要包含工匠要专注、细致于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精神,工匠要忠诚、献身于技术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工匠乐于技术工作必须具有高的人文素养,是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 (二)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是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实践等一切跟人才培养有一定联系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等。 (三)路径
路径是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课题研究中路径主要是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方式、方法或途径。课题研究范围界定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或途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文献数据来源,以工匠精神为题进行检索发现,2008年之前就有关于工匠精神的介绍,但数量较少且基本见于艺术类的期刊。2010年至2012年只有4篇,如中国工业报发表的《数控时代仍需要“工匠”精神》,出于经济驱动的因素影响,工匠精神开始进入媒体的视野,并被认为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品质的“良药”。2013年,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出现小幅增长,共有9文章发表。此后,对工匠精神研究的文章数量逐年增长。2016年,工匠精神成为全国热点话题,并在两会中受到了热烈关注,共有发表相关论文3274篇。截止2017年5月,已有993篇相关论文发表。
通过梳理归纳,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匠精神的内涵、时代价值、培育模式、与某具体学科或行业的糅合、实践培育、培育路径研究。李梦卿、任寰在“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中指出工匠精神即知行合一、敬业乐业、德艺并举。李进在“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中指出,提出了从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建立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职能等方面培育工匠精神。叶美兰陈桂香在“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中指出,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培养队伍培育工匠精神。
将“高职”与工匠精神作为关键词检索,2016年共有93篇相关论文发表,截止2017年5月,有65篇相关论文发表。通过梳理归纳,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教育改革、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工匠精神与具体学科糅合等几个方面。刘春在“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追求”指出,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相吻合,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应然追求。孔宝根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中指出,应让学生学习完整的产业链知识、技术与技能,聘请名师传承精工技艺与工匠精神熏陶。徐京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中指出,利用人文素养培育工匠精神。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国内目前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主要集中针对工匠精神实践的某一个理论点进行了研究,但是缺乏系统的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索。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工匠精神的历史悠久,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主要附着于文化传统。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德国工匠精神在建立过程中受基督新教代表人物马丁?路德提出了“天职观”的影响,认为工作就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充满神圣宗教使命的活动。工作与宗教使命建认了联结,其勤奋、热忱、严谨、有序的工作态度无不体现着宗教追求,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最后沉淀为德国人特有的工作习惯和文化心理。日本工匠精神的建立也有着相似的过程。日本德川初期,禅师铃木正三将佛教与现世生活联系起来,在《万民德用》中提出敬业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能修行成佛。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形成了日本职人的职业伦理观。 另外,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学徒制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对职业伦理的要求,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不谋而合的,并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如何具化到高职的人才培养是本课题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关键期。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意义
课题从工匠精神培育着手,通过分析梳理发现在已有的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和实践中,缺乏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工匠精神的融入研究。课题主要就此进行探索,在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如何融入工匠精神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以期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研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制订提供效度较高理论参考和借鉴,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提供有效的路径借鉴。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试图归纳工匠精神的现代意蕴,表达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既必要又可行,不仅从理论上回答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在客观上高职院
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制订提供效度较高理论参考和借鉴,为高职院校改革地深入推进、现代职业体系地探索、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实践价值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4》中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与制度创新,完善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国家制度和国家政策”。本课题研究重要理念就是在现代工匠精神的视角下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基于此,本课题研究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实现路径的设计,为国家政策、标准和制度制定提供了参考。本课题最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基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途径的设计进行探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工匠精神培育的新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直接经验和可供借鉴的范例。 五、理论依据 (一)政策依据 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讲话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时代工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崭新的社会价值。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完成高职教育培育工匠、工匠精神的新使命,探索其合适的路径,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应包含三个层次——事实层次、思想(认识的和价值的)层次与政策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是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的结合,包括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三)社会认知的职业理论
社会认知的职业理论,简称SCCT。SCCT强调在职业发展中起作用的三种个人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即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及个人目标。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对学生认知进行的改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学习、培养技术精神,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与社会需求之间调整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最终达到个人成长目标及国家培养目标的一致。 六、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路径研究,归纳总结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明确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具体需求,建立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的具体方法,为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找到效度较高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关系研究
在高职教育改革中,究竟需不需要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是课题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二者的内涵、文化结构、学理等方面进行梳理。 2.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匠精神是“立德树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标杆。高职院校应从思想上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题组将从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如何更好融入工匠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体系的互动模型。
3.利用我校校企合作平台上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校企合作中的师带徒,把学生送入企业顶岗实习,了解并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走进并融入企业经营文化,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近距离地向岗位上那些优秀的具有“匠人精神”的师父学习。这能够促使他们把知识、技能、素养和品质高度融合,真实地感受企业文化,通过长期工作实践积累和耳濡目染培养起工匠精神。 七、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现状研究着手,在高职学院对教师和学生、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了解工匠精神培育问题及需求,同时归纳梳理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就工匠精神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具体路径探索以及实证研究。 (二)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现状研究着手,归纳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就工匠精神如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系统而又针对性的探索,并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八、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工匠精神的理论、实践范式、成功经验的分析,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归纳梳理基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走访等形式,全面把握和了解政府、学校、企业等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需求,特别是对人才培育的需求,把握和了解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影响的因素,找出问题所在,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路径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 3.比较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即对国外某个或某几个国家的中工匠精神培育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总结出国际上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趋势,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路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技术路线
1.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归纳梳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工匠精神的现代意蕴、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厘清工匠精神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等,全面把握和了解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问题及需求,定性定量分析,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路径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
2.其次,通过比较研究,具体探索在课程教材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如何融入工匠精神的具体途径。
3.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结合校企合作中的师带徒,把学生送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操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九、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7.6——2017.12)。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形成《工匠精神研究综述》的论文。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24.1——2024.12)。进一步梳理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关系研究,夯实研究的基础,提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模型,并.利用我校校企合作平台上进行实证研究。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24.1——2024.6)。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