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富有情感的诵读中体味作品的文学艺术魅
力,
2、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要有远大抱负和人生使命感;
2、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笑对人生,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文中重点词句; 2、理解典故;
3、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
2、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章。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1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四、朗读与预习检查: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评点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内停顿。 五、品味课文第一段:
1、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请找出来,并说一说它们的含义。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2、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3、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4、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2
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六、品味第二三段:
1、、这两段中主要讲了几个典故?请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3、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七、课后作业:
1、背诵2~3段
2、预习课文后面几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