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高一年级二部历史组 历史导学案 使用日期: 编号:4 主备人 审核人
1.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特征、影响。 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影响。 认识到诸侯纷争促进了华夏民族认同,早期儒学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2.难点: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知识点3: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简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的利益。 (2)思想主张
A.思想核心:①“仁” 内容:“仁者爱人”。途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 内容:“克己复礼”。途径:克服私欲,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B.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C.伦理思想:性相近,习相远
D.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E.教育成就: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二)老子
(1)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 (2)思想主张: 世界观 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 第 1 页 共 3 页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班级: 姓名: 学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哲学 思想 追求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政治主张 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为统治阶级提供了治国方案;都反对苛政;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不同点: 孔子 老子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政治思想 主张“仁”,重视“德”,提倡以“礼”治国。 哲学思想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具有朴素的唯物史观、辩证法思想。 研究重点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 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4: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 (2)政治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分封制逐步瓦解
(3)阶级关系变化: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 (4)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各学派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主张 (二)百家争鸣
(1)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主要 流派 儒 代表 人物 孟 子 思想 主张 影 响 (1)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被尊为“亚圣”,《孟子》(2)主张人性本善说。 (3)强调先义后利。 成为经典,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第 2 页 共 3 页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班级: 姓名: 学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
家 荀 子 (1)主张“人性恶”。 (2)主张隆礼重法。 (3)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文化。 阴阳家 邹衍 五行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墨家 墨子 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战国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时一度成为显学,其思想还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 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其思想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法家 韩非 主张法治,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2)影响:
A.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四、本课小结
第 3 页 共 3 页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