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 )

A.唐代尚书省 C.元代中书省

B.宋代三司使 D.清代军机处

解析:选D。清代军机处的官员无正式编制,是为皇权服务的非正式机构,故D项正确;唐代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官员有编制,是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宋代的中央官制是二府三司制,三司使有正式编制,三司是正式机构,故B项错误;元代的中书省是正式机构,故C项错误。

2.“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

A.传达皇帝旨意 C.总领全国政务

B.参与行政决策 D.负责监察百官

解析:选A。“廷寄”上谕是传达皇帝的旨意,故A项正确;军机处无决策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是总领全国政务,故C项错误;军机处无监察权,故D项错误。

3.清朝军机处最初设置了三位大臣,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最多时达十一人。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这反映了清朝( )

A.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 B.分化事权以获集权 C.大力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D.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解析:选B。材料仅体现出了军机处人员的增多,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朝军机处人员增多,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这反映了清朝分化事权以获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各机构之间的相对独立,无法体现其制衡机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封建制度由盛转衰,故D项错误。

4.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决策失误

C.确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枢权力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可知,奏折制度的创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决策失误的减少和政治清明体现在多人参与决策,题目中未涉及相关信息,故B、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不相符,故D项错误。

5.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

A.设台湾府

B.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C.设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

解析:选D。清朝初期,顺治帝隆重接见前来朝贺的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并赐予其“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举措符合“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主张,故选D项。

6.“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 )

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 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 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 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

解析:选D。根据材料“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得出武力威慑的策略,根据材料“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得出政治招抚的策略,故D项正确。

7.清代雍正时期,朝廷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豪强的管制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大大扩张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解析:选C。材料中清代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材料“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说明中央清除了地方豪强,而非仅仅加强对地

方豪强的管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清代改土归流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C项正确;改土归流前这些地区已在清王朝的统治疆域之内,不存在“扩张”之说,故D项错误。

8.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此处是( ) A.上海 C.天津

B.广州 D.厦门

解析:选B。清代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为广州,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

解析:(1)由“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得出清承明制,略有损益;由“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得出分化汉地省;由“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得出边疆因俗而治;由“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得出具有民族特色;由“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得出突出满洲地位。(2)根据材料“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行政区划、国家统一、民族关系、文明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清承明制,略有损益;分化汉地省;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

(2)影响:奠定现代中国行政区划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流;保持中华民族文明多样性。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C.元代中书省B.宋代三司使D.清代军机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5fkt0unde20sz532alg3gznb0gsy200bp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