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两课时完成,其中在第一课时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所以我另设计了一个实验,从简单模拟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来说明变异的遗传基础。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这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
由于在第二课时要了解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在第一课时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课题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变异是在遗传过程中变,遗传又在变异的过程中传,二者不可分离。而且,不能遗传的变异对于生物来说也是没有
什么意义的。 学生情况的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如果课上还让学生测量探究花生的大小变异,我估计学生很难理解测量结果意义,这里涉及到了对数量性状的测量,不免也能涉及到质量性状,但这里的问题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如果将质量性状细分,也会有这种差异。比如说花的颜色是红还是白,如果细分的话,还有深红、浅红、粉红等等的区别,所以有关这样的数量性状变异的探讨,是一个比较深的问题,我不认为对于学生认识变异这种遗传现象有什么好处。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四、解决重难点的途径
1.通过布置每两个学生去寻找两个一模一样苹果,并在课上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寻找和比较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变异的普遍性。
2.通过“模拟遗传物质的传递的游戏”,使学生明白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寻找相同苹果;
2.准备标记上不同颜色的黄豆,培养皿,药匙。 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
1.遗传和变异的含义;
2.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
出示自己的全家照,请学生猜照片上人员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出遗传和变异。
追寻遗传和变异产生的原因,回顾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传递途径。
提问: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发生的?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出课题:生物的变异。 猜测,回答。 回顾知识。 判断
探究实验:亲子代之间在遗传物质上是否发生了变化? 介绍科学研究方法:创设理想条件,从而简化复杂问题的研究。
说明实验的原理和程序,带着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实验,寻找规律。
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记录数据。 分析总结规律
探讨影响生物变异的因素: 1.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不同; 2.个体所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刚才是在理想状况下研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在实际生活中,遗传物质会受到哪些影响而发生改变? 设问:遗传物质如果相同,变异能不能够发生? 大家是否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了呢? 为什么? 思考,讨论。 比较相互的苹果
总结引起生物发生变异的因素 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问:自然界有没有不发生变异的生物? 举例充实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出示图片:带字的苹果。
问:如果将此苹果的种子种下,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什么? 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