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 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 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I .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 , 3, 6, 10,… 正方形数:1 , 4, 9, 16, 25,…
n.讲授新课
1.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 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 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2.
叫做这个数列的第 第2项,…,第n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 项?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 项?各项依次
1项(或首项),
“4”是这个数列的第 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 6
3?数列的一般形式:印心2七3,上,上,或简记为 £「,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
1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的第“ 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
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 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 1\\ -”是这个数列
3
序号1 2
1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
an n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 2, 3…代替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4.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On 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
精品资料
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
注意:⑴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上述数列④; ⑵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
1,0, 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
an =
1 (1)~,也可以是 an =|cosn 1 二 |.
2 2
⑶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町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
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 数列的每一项.
5. 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
N* (或它的有限子集{1 , 2, 3,…,n})为定义域的函数 an = f(n),当自变量从
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反过来,对于函数 y=f(x),如果f(i) (i=1、2、3、4…)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数列
f(1)、f(2)
f(3)、f(4)…,f(n),…
6 ?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 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 2, 3, 4, 5, 6。是有穷数列 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 2, 3, 4, 5, 6…是无穷数列
2 )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 递增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 2项起,每一项都不
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 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观察:课本P33的六组数列,哪些是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数列,摆动数列? [范例讲解] 课本P34-35例1 川.课堂练习
课本P36[练习]3、4、5 [补充练习]: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的值,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3, 5, 9, 17, 33,
……;
(2)
2 3
—42,
4 6 8
15 35 63
,
10
99
, , , ,……;
⑶ 0, 1,0, 1,0, 1, ?…
(5) 2,
解:⑴
(4) 1, 3, 3, 5, 5, 7, 7, 9, 9,
— 6, 12, — 20, 30,
a n = 2n +1 ; (2) a
2n (2n - 1)(2n 1)
1 (T)n (4)将数列变形为 1 + 0, 2 + 1,3 + 0, 4 + 1,5 + 0, 6 + 1,7 + 0, 8 + 1,
1 (T) ⑸ 将数列变形为
n十 /
1X 2, — 2X 3, 3 X 4, — 4X 5, 5 X 6,
八
an = ( — 1) n(n + 1)
2
精品资料
IV.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数列及有关定义,会根据通项公式求其任意一项,并会根据数列的前 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
n项求一些
V .课后作业
课本P38习题2.1A组的第1题 ?板书设计 ?授后记
课题:§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明确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异同;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 前几项;理解数列的前 n项和与an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列知识的感受及理解运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教学难点
理解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I .课题导入
[复习引入]
数列及有关定义
n.讲授新课
数列的表示方法
1、通项公式法
如果数列£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列的通项公式。
如数列 , ----- 的通项公式为叫贰“);
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
的通项公式为
% =丄(“迂 ZV*)
'
的通项公式为 J
U1-
2、图象法
精品资料
启发学生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
巧为横坐标,相应的项 山”为纵坐标,
1
即以■■■'■ ' ■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点 (以前面提到的数列 二-1 为例,做出一个数列的图
7
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 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
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丄丄丄,…
3、递推公式法
知识都来源于实践,最后还要应用于生活 \用其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观察钢管堆放示意图,寻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模型一:自上而下:
1 I 4= 1+3 第1层钢管数为4 ;即
第2层钢管数为 5 即 2、 5= 2+3
;6 即 6= 3+3 ;
第4层钢管数为 7 即 4— 7= 4+3
8 即 5 I 8 = 5+3 第5层钢管数为 ;;
第6层钢管数为 9 即 6- 9= 6+3
;
10= 7+3 第7层钢管数为10;即: 第3层钢管数为
若用an表示钢管数,n表示层数,则可得出每一层的钢管数为一数列,且
an 二 n 3(1 w nw 7)
运用每一层的钢筋数与其层数之间的对应规律建立了数列模型,运用这一关系,会很快捷地求出 每一层的钢管数.这会给我们的统计与计算带来很多方便。
让同学们继续看此图片,是否还有其他规律可循?(启发学生寻找规律) 模型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 自上而下每一层的钢管数都比上一层钢管数多
1。
即 a1 =4 ; 32=5=41=8—1 ; a3 = 6 = 5 1 = a2 1
依此类推:an =an4 1 (2w n w 7)
对于上述所求关系,若知其第 1项,即可求出其他项,看来,这一关系也较为重要。
定义: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 :an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或前n项)间的关
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如下数字排列的一个数列: 3, 5, 8, 13, 21, 34, 55, 89
递推公式为: a1 =3,a2 = 5, an 二 an/,an,(3 一 n - 8)
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
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 \表示第一项,用一「表示第一■
项,……,用 表示第坨项,依次写出成为
精品资料
4、列表法
?,比用.简记为一…」..
[范例讲解]
( a =1
例3设数列 6 [满足
1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
an =1+——(n >1).
an J
解:分析:题中已给出
「an [的第1项即ai =1,递推公式:
an =1
an」
” 口心―八
1
1
2
15 解:据题意可知:
a1 =1,a2 =1
2, a3 = 1
,
a4
:
a1 a 2
3
a3 3
[补充例题]
例4已知a^2,an1 =2an写出前5项,并猜想an .
a
法二:由 an 4 = 2an
an = 2an」 即 —=2
an A.
an
an 2 a2 =2
n -1
an4 an _2
an _3
a1
an =a1 -2nJ =2n
川.课堂练习 课本P36练习2
[补充练习]
1.根据各个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写出它的前五项,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1)
a1 = 0, an 1 = an + (2n — 1) (n N);
⑵ a1 = 1, an 1 = -2aa^ (n N);
n +2
⑶ a1 = 3, an 1 = 3 an — 2 (n N).
解:(1) a1 = 0, a? = 1, a3 = 4, a4 = 9,
a2
s = 16, an = (n — 1)
2
1 2
2
a1 = 1, a2 =
, a3 =
a4
=
a5
=-
1 2 2
5
an
5 3 6
=
n
⑶3 2 4
a1 = 3 = 1+2 3°, a? = 7= 1+2 31, a3 = 19= 1+2 32,
精品资料
8 =1 , a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