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江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浙江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为引导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回顾与总结

“十五”时期是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稳健,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最大、数量最多、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000亿元,是“九五”期间的倍,年均增长24%。 “十五”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有序实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中的155个项目(其中实施类81个、争取实施类43个、预备探讨类31个),已完成76个,完成投资285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倍,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投资实际完成率%(其中实施类重大项目完成58个,完成投资2181亿元,投资完成率%;争取实施类重大项目完成16个,完成投资665亿元,投资完成率%;预备探讨类重大项目完成2个,完成投资7亿元)。重大建设项目涉及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制造业等领域,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建设成效显着,为“十一五”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全省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果丰硕。五年中,全省重点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36亿元,建成投产重大项目208项,分别是“九五”时期的倍和倍。2003年启动的“五大百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50亿元,占计划总投资3500亿元的65%,省财政共投入建设资金亿元,其中国债约15亿元,其中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037亿元,完成投资1241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1%;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计划投资500亿元,完成投资352亿元,投资完成率为70%;百亿科教文卫建设工程计划投资222亿元,完成投资194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2%;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计划投资399亿元,完成投资23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0%;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计划投资335亿元,完成投资226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7%。

五年中,在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大建设项目带动下,全省新增水库库容30亿立方米,完成61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建成县以上城市防洪工程,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新增高速公路1239公里,相当于“九五”末总里程的两倍,实现“四小时公路交通圈”;新建和改造铁路948公里,铁路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工作实质性启动,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和温州半岛工程“三大对接工程”全面推进。新增发电机组容量1298万千瓦,接近建国以来前50年装机总容量,新建高压电网5000多公里,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245.5公里,能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电力供求缺口有效缓解。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3万吨/日,新增垃圾处理能力3160吨/日,“万里清水河道”建设顺利推进,共整治河道7400公里。六大省级高教园区基本建成投用,西湖文化广场、省疾控中心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欠发达地区通村公路完成改造7000多公里;完成万山区农民的迁移下山工作;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设施建设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和%;山海协作工程实际签约项目633个,到位资金亿元。

“十五”期间,我省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基本做法是:第一,围绕目标,突出抓手。将“五大百亿”工程作为全省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年度实施计划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年度财政性资金的配套协调机制等一系列推进制度或机制。第二,科学规划、深化前期。编制完成三大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省建设和电力、水资源、港口发展等一批区域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重视前期项目的储备筛选,提高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与质量。第三,调整结构,有保有压。把保持投资的平稳增长与调整投资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抑制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的行业,加快发展有市场和有效益的行业,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建设。第四,深化改革,注重创新。制定出台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和配套细则,对政府投资项目管严、管好、管到位,同时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对企业投资项目放开、放活、放彻底,同步加强政府监管引导。

“十五”期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投资布局不尽合理、投资结构矛盾较为突出、投资效率有待提高、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等。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增进投资活力,提高投资效率,确保投资稳健增长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围绕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重大战略部署,着眼于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和结构效益,着力于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引导产业优化升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突出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水平,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基础设施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和顺畅运行,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项目的综合效益。

2.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突出投资结构和效益优化。注重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由高消耗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投资效益,走高效、集约的路子,提高重大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逐步缓解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瓶颈制约。

4.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突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重点解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问题,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设施水平不断完善,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按照远近结合的要求,突出适度超前。近期着重“解渴”,缓解瓶颈制约;同时加强对中远期工作的前期研究,加大项目储备,择机开工建设,力争适度超前。 (二)主要目标 1. 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年均增长11%,五年投资总规模接近5万亿元,重大建设项目计划投资约7560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力争通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社会事业繁荣,为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分类目标

(1)农林水利。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规划建设以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为重点的一批安全饮水、治污净水、节约用水、科学调水“四水”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江堤、海塘加固和排涝工程。到2010年新增年供水能力30亿立方米。 (2)能源。加强电源与电网的配套建设,坚持水、火、核、气并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优化电源结构,完善电网布局,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区域能源保障体系。到2010年,全省人均装机达到1千瓦,电力供求实现基本平衡并争取适度超前。

(3)交通。到2010年,新建铁路1000公里,改造铁路6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准四级以上标准化公路通行政村率达到98%;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亿吨,集装箱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四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000公里;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基本达到3500万人次。 (4)信息化。积极推进通信、广电、计算机三网融合,打造大容量、高速率、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全省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15%以上。 (5)生态环保。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到2010年,30%的县(市、区)和40%的设区市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5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率接近100%。

(6)社会发展。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到2010年,建成一批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教、文、卫、体等标志性设施。

(7)城市基础设施。到2010年,杭甬温三大城市实现市内“一小时交通圈”;自来水普及率和管网水质合格率接近100%;城市防洪能力普遍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其中大中城市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

(8)产业发展。以三大产业带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环保专用设备、大型石化等制造业;以长三角现代物流和国际航运枢纽、文化大省、信息服务和软件基地、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国际旅游胜地“五个高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房地产、信息、科教、中介、社区等服务业。到2010年,产业层次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一)选择原则。

1.规划先导,体现以规划带项目的要求。重点选择已列入国家、省区域发展规划以及重要领域等相关规划的项目。

2.重点突出,体现地位作用重大的要求。选择对全省重大战略实施具有明显带动和促进作用、在所处领域和行业发展中地位重要且投资规模大的主要项目。

3.结构优化,体现谋求结构效益的要求。在统筹兼顾各行业、各地区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重大项目,并对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予以倾斜。

4.前期到位,体现建设条件具备的要求。根据资源要素保障强度、政策支持力度和前期工作深度,把握好建设时机和次序,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二)总体安排。

确定“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248项,总投资约万亿元,其中“十一五”计划投资约756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按推进层次分为“实施项目”、“争取实施项目”和“预备项目”三大类,其中实施类项目205项,总投资约10200亿元,“十一五”计划投资约7560亿元;争取实施类项目22项,总投资约1720亿元;预备类项目22项,总投资约1790亿元。

实施类项目分为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化、生态环保、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八类。其中农林水利项目22项,总投资918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333亿元;能源项目22项,总投资1748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1374亿元;交通项目55项,总投资3668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2712亿元;信息化项目7项,总投资460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460亿元;生态环保项目18项,总投资1059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857亿元;社会发展项目40项,总投资447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369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3项,总投资532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440亿元;产业发展项目28项,总投资1370亿元,“十一五”计划完成1015亿元(具体项目见附件)。

为进一步加大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安排欠发达地区帮扶项目23项,总投资1087亿元,“十一五”规划投资722亿元。 (三)重点投向和主要项目。 1. 农林水利。

加快建设一批蓄引水工程,不断完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重点推进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建成金华九峰、湖州老虎潭、长兴合溪、三门佃石、龙游沐尘等一批水库和舟山市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浙东引水萧山枢纽、曹娥江至慈溪引水等引调水工程,开工建设新昌钦寸水库。

继续实施钱塘江、瓯江流域整治和生态建设,完善太湖流域治理二期、温州西向排洪等易涝地区的排涝工程,推进“千库保安”工程,提高城乡防洪抗灾和沿海防台御潮能力。

切实加强农业资源和水环境的整治与保护,加强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建设,抓好“千万亩十亿方”农业灌溉节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能源设施。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建成滩坑电站、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争取实施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和溪口抽水蓄能电站二期扩建工程。

以大型高效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燃煤火电,建成华能玉环电厂、国华宁海电厂、大唐乌沙山电厂、浙能兰溪电厂、浙能乐清电厂、台州电厂五期和北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争取实施舟山六横电厂、舟山电厂扩建、苍南发电厂和嘉兴电厂三期等项目。

加快三门核电一期和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争取实施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规划研究浙西核电项目。

稳步推进天然气发电,建成半山、镇海和萧山燃气电厂、宁波LNG接收站及LNG电厂项目。 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重点推进慈溪、衢山等风电项目。 完善电网布局,进一步形成以大型电厂为支撑点,以500千伏环网为主网架,布局合理、安全可靠的电网运行体系。 3. 交通设施。

加强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形成“两纵”(沿海和沪浙赣通道)“三横”(浙北、杭甬舟和浙南通道)的综合运输网络。

加快发展快速、安全、集约的轨道交通,建成三线一枢纽(沪杭磁浮、杭甬客运专线、宁杭城际铁路、杭州东站枢纽)和甬台温、温福、衢常等铁路,推进金温铁路提速扩能和萧甬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基本形成省内高速环网、省外和主干线充分衔接的现代化路网框架。

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拓展省际通道,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南北接线、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和申苏浙皖、杭浦、申嘉湖(杭)、杭徽、台缙、杭长、黄衢南、诸永、龙丽、丽龙、宁波绕城(西段、东段)、温州绕城(北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并完成宁波北仑穿山疏港高速公路,争取完成杭甬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开工建设沿海高速(甬台温复线)、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六横至穿山疏港高速公路、温州疏港公路、诸暨至绍兴高速公路、东阳至永康高速公路、杭州钱江十桥等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

合理开发深水岸线资源,提升港航发展水平,建成北仑四期集装箱码头、金塘大浦集装箱码头、舟山煤炭中转码头、状元岙港区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北仑五期集装箱码头、舟山凉潭岛矿石中转码头、大麦屿港区集装箱专用码头等项目。

加快推进高等级航道网改造,重点建设列入长三角高等级航道规划的“四建设”(杭甬运河、湖嘉申线、钱塘江中上游、杭平申线)和“四提升”(京杭运河新市鸭子坝-二通道段、杭申线、长湖申线、乍嘉苏线)项目。

扩大航空吞吐能力,加快杭州萧山机场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宁波栎社机场、温州永强机场改扩建。 4. 信息化设施。

进一步发展光缆传输,建成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公众骨干传输网,加快宽带网接入和扩容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基于IP技术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

积极推进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三网融合”,促进大型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的联建共享。 优化完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适时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平稳过渡。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构建开放、高效、便捷、安全的信息网络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 5. 生态环保。

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生态治理、电厂烟气脱硫等工程建设。

全面落实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抓好开发区(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高效生态农业园区、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特别保护区等建设项目。

强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和温州城市生态园、衢州市生态水系整治、丽水湿地保护与生态多样性建设等工程。

切实加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推进曹娥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治理等工程。 着力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加快全省城镇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危险废物以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建设。 6. 社会发展。

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建成西湖文化广场、浙江美术馆、温州大剧院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

浙江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

浙江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为引导投资方向,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五”回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5bpq8ibe58uhsm07tfq670et7c26i017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