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案
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组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教学内容 绪论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第2章:分子结构 第3章:晶体结构 第4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 1 页,共 131页
讲课学时 1 8 8 4 8 备注 第5章:化学平衡 第6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7章:水溶液 第8章:酸碱平衡 第9章;沉淀平衡 第10章:电化学基础 第11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第12章:氢和稀有气体 第13章:卤素 第14章:氧族元素 第15章:氮磷砷 第16章:碳硅硼 第17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章:金属通论 第19章:s区金属 第20章:p区金属 第21章:ds区金属 第22章:d区金属(一) 复习 共计 五、目录
6 6 4 6 4 8 8 2 6 6 6 8 4 2 5 8 6 10 10 144 绪论 ……………………………………………………………………… 4 第1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2章 分子结构………………………………………………………… 9 第3章 晶体结构………………………………………………………… 13 第4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 2 页,共 131页
第5章 化学平衡………………………………………………………… 30 第6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第7章 水溶液 ………………………………………………………… 36 第8章 酸碱平衡………………………………………………………… 41 第9章 沉淀平衡………………………………………………………… 51 第10章 电化学基础……………………………………………………… 56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 氢和稀有气体…………………………………………………… 73 卤素……………………………………………………………… 74 氧族元素………………………………………………………… 80 氮 磷 砷………………………………………………………… 87 碳 硅 硼………………………………………………………… 97 非金属元素小结………………………………………………… 103 金属通论………………………………………………………… 104 S区金属………………………………………………………… 105 P区金属………………………………………………………… 109 ds区金属………………………………………………………… 114 d区金属(一)……………………………………………………121
第 3 页,共 131页
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论 学时 1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发展和前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对化学物质的(1)分类(2)合成(3)反应(4)分离(5)表征(6)设计(7)性质(8)结构(9)应用。 二、化学发展简史
1、古代化学(17世纪中期)-实用和自然哲学时期(公元前后)、炼金术和炼丹时期(公元前后-公元1500年)、医化学时期(公元1500年-1700年)、燃素学说时期(公元1700-1774年)。
2、近代化学(17世纪后期)-提出了质量不灭定律、氧化理论、定比定律、倍比定律、当量定律、原子学说、分子学说、元素周期律等一系列理论。 3、现代化学(19世纪后期) 三、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第1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学时 8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氢原子光谱,玻尔原子模型;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理解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掌握电子层、电子亚层、能级、能级组、电子云、原子轨道等概念,理解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掌握近似能级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电子构型;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
第 4 页,共 131页
性等概念,了解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难点: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教学内容] 1-1原子
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定比定律、倍比定律、道尔顿原子论。 1-2相对原子质量
1.元素:具有一定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化学)元素。 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2.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元素 单核素元素 核素 稳定核素 多核素元素 放射性核素 核素符号、质量数,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同位素丰度: 某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分数组成(原子百分比)称为同位素丰度。 3.原子质量
以原子质量单位u为单位的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简称原子质量。1u = 12C原子质量的1/12。
核素的质量与12C的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称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法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是指一种元素的1摩尔质量对核素量的1/12的比值。
第 5 页,共 131页
12C
的1摩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