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
①本意角度:爱智慧。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
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常见错误将二者的位置颠倒,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即正促错阻)。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物质——意识,这两组词语是固定搭配,不能混着用如“思维——物质、存在——意识”。 5.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第一方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关系问题包含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哲的范畴,其内容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7.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的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复杂问题简单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但本质是正确的坚持了唯物主义这个大方向。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然学科意义上的原子,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总体来说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观赏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在历史观上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质正确同时也有缺陷不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进行简单定性。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 正确区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关键在于理解这种精神是在人自身之内,还是在人自身以外。对该部分知识的考察通常是通过古人的话来分析属于哪一种派别。常常容易犯错的如下: ①存在即被感知——某一事物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为人所感觉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类似比如“我思故我在”、“心想事成”、“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等。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里的“理”是客观精神。常见的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气先”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气”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类似举例,如“形者,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等。 特别提醒: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构成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其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注意,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9.马哲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这三个统一是马哲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哲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哲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此处常见容易犯错如“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坚持了唯物主义”或是“坚持了辩证法”,在马哲出现之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哲所特有的,这些错误说法都不能构成马哲区别于其他旧哲学的标志。 10.哲学的作用:
个人角度——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社会角度——社会变革的先导:批判功能、塑造功能、激励功能。
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都是真正的哲学的作用。哲学的作用实际是双重的,因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在此处注意,哲学不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哲学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1.马哲的中国化:
马哲中国化两大产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马、列、毛。 第二单元把握世界的本质 1.正确理解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强调物质的客观性;“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强调物质是可知的;“客观实在”,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常见错误如下: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包含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客观实在只包含物质现象。 ②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总和)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构成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这里注意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 常见错误,认为生产力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 3.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
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②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4.正确把握运动和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时期,其根本性质没变;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是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注意: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脱离静止谈运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如“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人甚至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脱离运动谈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