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缺的,重要的是吸收词汇,语法作用是辅助性的。课堂教学要以习得为主,要进行注重内容而不是结构形式的交际活动。理解在自然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让学习者通过可理解的输入,多接触目的语,不急于操练。特雷尔认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因素是情感方面而不是认知方面。课堂气氛要活跃、轻松,要以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而不是根据语法大纲来组织课堂活动。
? 特点:A以培养学习者的口语和书面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全部用来交际。
B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语言学习应从理解开始,加强听和读的活动,推迟口语表达。为了集中理解,允 许学生用母语回答。
C强调自然习得,课堂全部用于进行注重内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习得的机 会,语言形式方面的讲解和练习放到课外进行。词汇量比结构的准确更重要。
D一般不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以免影响其表达的积极性。笔头作业中纠正。强调自我纠正。
E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优化学习情绪,降低情感过滤。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确定教学内容。
? 自然法把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A表达前阶段,也就是集中发展听力理解的“沉默阶段”。
B早期表达阶段,在学习者一般已能掌握500个词的基础上强调依靠学习者自己的习得能力进行表达活动,对学习者的错误一般不纠正,以免把注意力从语言内容引向语言形式,避免给学生带来情感障碍。 C扩展表达阶段,进一步发展表达能力,常采用游戏、角色扮演、自由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
? 评价:A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重视情感因素,主张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体现了人本派的教学法特色。
B强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与交际法有共同之处。 C还吸收了其他教学法的方法和技巧,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法。
? 不足:A过分强调习得的作用,对课堂条件下有意识的学习作用估计不足
B过分依赖尚未完全正式的“自然顺序”假说,对教授语言结构,让人掌握语法规则的意义重视够。 C在非目的语环境中,特别是非本族语教师很难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输入。 D让学习者自己对学习负责,决定学习进度,并非每个学习者都能做到。
六 交际法
? 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
力的一种教学法。 ? 交际法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英国的亚历山
大和威多森,荷兰的范爱克。
? 背景:60年代开始,语言学研究重点由语言的形式结构转向语义、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社会功能。交际法的语
言学理论基础是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的社会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
? 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因而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其语法结
构的特征,也包括话语中的功能范畴和交际意义范畴,而语言的结构则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用途。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收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规则,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使用语言。
? 交际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60年代后期兴起的心理语言学。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
先要分析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需要,通过“需要分析”选择应该学习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决定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
? 交际法明确提出功能意念大纲:
?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交际大纲把语言功能分为六类:
① 传达与了解实际情况:如,判明、报告、纠正、询问等
② 表达或了解理智型态度:如,同意、可能、知道、确定、必须、接受、拒绝等 ③ 表达或了解道义上的态度:如,道歉、原谅、赞同、反对、遗憾等
④ 表达或了解情感上的态度:如,高兴、不高兴、喜欢、满意、失望、意愿、需要、希望
36
⑤ 请人做事:如,请求、警告、指令、建议等 ⑥ 社交:如,问候、介绍、告别、祝酒等
? 意念:指功能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功能的具体内容,常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分为普通意念和特殊
意念。
? 普通意念:指与功能相关的时、空、数量等关系,比如,存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心理关
系、指代等,适用于各种话题和背景,是所有学习者都必须掌握的,与功能成为“共核”。
? 特殊意念:是由话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目,也就是各种词汇,如个人身份、住处、业余爱好、旅行、
健康福利、买东西、食物饮料、花鸟鱼虫、家庭社会、服务行业、问路、语言、天气、公共标志等。 ? 功能、普通意念、特殊意念是交际的三大要素。除了这三要素以外,人们的交际活动还涉及到情景、社会、性别、心理等作用,语体或语域,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语言的辅助手段等。 ? 语体或语域一般可分为:严肃体、正式体、中性体、非正式体和亲昵体五种,需要根据对话者的身份关系、
使用场合及谈话内容而选择。 ? 交际法中语言结构的掌握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是强调语言形式结构的教学要服从于语言功能。有的学
者提出区分“交际前活动”(包括结构性活动和准交际活动)和“交际活动”(功能交际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 ? 特点:
①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求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②以功能和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③交际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的情景采取小组活动形式培养言语交际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交际结合起来。
④以言语交际为主要形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语音、词汇、语法主要通过话语情景综合教学,必要的句型操练也是为掌握话语能力服务的,并结合话语进行。
⑤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技能训练为主。
⑥通常按话题螺旋式地进行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与结构结合在话题中,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⑦强调言语交际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语言形式,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对错误能不纠就不纠,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⑧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学习者进行“专用语言”的教学。
? 交际法与听说法比较:(p277)
A目标:听说法是培养语言能力,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追求达到说母语者的水平;功能法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更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而正确性是由语境来决定的,追求可理解的发音。
B重点:听说法对形式和结构的重视超过意义,语言学习是学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基本教学单位;功能法则意义和功能压倒一切,语言学习是学习交际,话语是教学基本单位。
C内容:听说法不强调学习语言变体,语言项目不一定情景化,教学顺序由语言项目的复杂性决定,先听说后读写,先口语后书面语;功能法把语言变体看做学习的重要内容,语言项目必须情景化,教学顺序主要由学习者对内容、功能或意义的需要和兴趣决定,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阅读和写作根据需要从一开始就进行。
D方法:听说法要求记忆以语言结构为主的对话,主张操练,追求“过度学习”,以句型教学为基础的严格训练,然后才进行交际活动,教学过程中避免语法翻译;功能法的对话以交际动能为核心,一般不需要专门记忆,不排斥句型操练但主要通过交际活动掌握目的语系统,从一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并采用一切能帮助学习者的手段。
E母语:听说法尽可能避免使用母语,初级阶段禁止翻译练习;功能法在需要时允许适当使用一些母语,也可以进行翻译练习。
F师生:听说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决定教学内容和顺序,是主宰,不放过学生错误,避免形成习惯;功能法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需要出发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协调者、参加者和资源提供者,帮助学生主动、自由地运用语言,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通过无数次试误和发现的学习掌握语言。
? 交际法教学步骤:(P278)
① 展示语言材料:真实、自然、连贯的对话,图片、实物。 ② 对每段对话进行口头练习
③ 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以及相应的语言结构,帮助学习者发现并总结用于表达功能的结构规则。
37
④ 在教师提供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从有指导的到完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 评价:
A明确地提出培养交际能力这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力图通过教学过程交际化加以实现。 B提出功能意念范畴,并以此制订了教学大纲,突破了以语言结构为纲的概念。
C强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主张以话语为教学单位以代替“句本位”的传统教学法。 D重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和流利性,并以一种全新视角对待学生错误。
? 缺陷:
A语言功能和意念是很广的概念,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还不够。 B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在教学中的结合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C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
D交际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带来了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 E允许学生犯错误不等于对学习者的错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一 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概况(P280)
二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分析(P281下)
1、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各种教学法:理论层面、设计层面、步骤层面 2、客观、辨证地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P286)
A首先应该看到各种教学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B各种教学法之间存在着对立、排斥的关系,同时也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C各种教学法都有长处和短处。
D新旧教学法没有互相取代,而是长期共存。
三 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向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知道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 今天,本学科大部分教师和学者都主张继续进行“综合法”的研究。具体来说这种综合法
A既应重视语言功能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语言结构规则的教学; B既重视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重视通过模仿操练形成习惯;
C既重视课堂上的自觉学习,并以此为主,又重视课堂和课下的习得,不排斥其辅助作用。 D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E教材既要用规范、循序渐进、有利于学习的材料,也要逐步增加“真实”的教材比重。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一 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P294)
二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A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8
B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C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 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学习期限在要求上要有所区别。
三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
A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B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言语技能:就是指听说读写的技能,言语技能以语言要素为基础,受语言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正确性。 C言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 ?
言语交际技能:指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言语技能为基础,不仅要求言语的正确性,还要求言语的得体性。
语用规则:指在一定的语境下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就是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言语的内容、形式和应对方式进行选择的规则。 D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2、课程涉及
? 课程设计:是在教育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
结构的要求,最优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形成合理的、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
? 教学条件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特点,如年龄、性别、性格,学习者文化程度,目的语起点,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教师的水平和经验,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目的语环境等。 ? ? ? ?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社会对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者本身的需求。 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学习者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学习者的需求:包括未来使用目的语的场景、方式、交往对象、达到的程度、目的语的语域、语体等 对外汉语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大体上分为三类: A汉语技能课,又分为综合技能课和专项技能课 B汉语言知识课,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课 C中国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基本国情、中国文化知识等 3、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全面指导某专业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学计划是以课程
设计为核心的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
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通常分为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第二语言教学原则:是人们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 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 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
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3、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二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P305)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39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一 教材的重要性(p312)
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通过教材的使用还能反馈教学效果,引起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二 教材的依据
A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B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C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D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三 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1、针对性——最基本的特点是不同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不同 A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 B学习者学习目的的不同 C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 D学习时限不同 2、实用性
A教材内容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是学习者进行交际活动所必需的,是在生活中能马上应用的,也是学习者急于要掌握的。
B语言材料必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有真实性。 C要有利于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D要有利于开展交际活动,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3、科学性
A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B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顺序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C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要注意准确性,避免造成对学习者的误导。 D教材内容要反映出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及时更换陈旧内容。 4、趣味性
A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紧密相关。 B教材内容要反映现实,是学习者所关注的话题。
C教材内容要逐渐加大文化内涵,多方面介绍目的语文化。 D多样化是形成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5、系统性
四 教材设计的类型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