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人际心理治疗起源
人际心理治疗(IPT)又称人际关系疗法,根源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理论。由杰拉德?L?克勒曼及其合作者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一个项目中发起,在后来的临床试验中将人际心理治疗剥离出来,成为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渐进性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临床上较少关注来访者内在或内心世界,而较多地关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世界和社会世界。人际心理治疗强调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会帮助来访者确定并有效地为将来社会角色方面的改变做准备,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并帮助他们确定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困境。治疗师用各种资源武装来访者,帮助他或她更具适应性地应对当前以及将来的挑战。
近十年来,国内很多研究讨论了人际心理治疗的发展、应用和实践。徐海燕、黄希庭论述了人际心理治疗的发展。喻瑶、雷俊等人分别讨论了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患者的应用效果。周观兵、傅凌海讨论了人际心理治疗在大学生抑郁情绪中的应用,认为人际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抑郁情?w,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见,人际心理治疗不仅能够在病院里进行应用,在高校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其影响。
1 / 7
大学校园里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远比高中复杂得多。心理卫生专家丁瓒先生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危机都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人际交往不仅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满足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本文从人际心理治疗的关键概念与治疗技术出发,探讨其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用。 二、人际心理治疗的关键概念
1、理论基础。人际心理治疗的基础有一部分在于精神病学人际关系流派的阿道夫?梅耶。他建立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精神病理学是该个体尝试应对心理社会环境的结果,这为那些强调在个体的病理性行为中人际关系环境之重要性的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流派认为,如果精神病理学确实存在,它可能是人际机能障碍的结果,反过来说也可能是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的根本原则致力于这个关注点,认为改善来访者当前的人际关系情境就可以改变他或她的精神病理学体验。当精神病理学状况得到缓解,人际关系就可能因此而得到改善。
2、儿童期的经验与人际清单。人际心理治疗承认儿童期经验对于后来关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认为这些过去的社会联结应该可以“增强对患者人际关系模式的理解”。过去的关系会
2 / 7
影响来访者如何处理当前的社会情境,但除了将它做理解当前人际困境的一种方式之外,该疗法并没有集中关注这些过去的关系。由于这种对来访者当前人际关系的着重强调,在治疗一开始,治疗师便会花大量的时间来确定来访者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并描述他们之前的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确定和描述被称为人际关系清单。
3、问题领域焦点。在治疗的正式结构中,治疗师通常会通过来访者的人际困境归于四个问题领域之一,而将来访者的抑郁症与人际关系障碍联系到一起,这四个问题领域是:悲伤、角色转换、角色冲突和人际缺陷。这是人际心理治疗特有的、最为独特的概念。
4、治疗师的态度。这也是人际心理治疗的一个关键概念。治疗师在和来访者一起时,常采取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治疗师并不一定要像罗杰斯的疗法所要求的那样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注,但在来访者做出积极的改变时,一定要向他或她提供支持和鼓励,而在来访者疾病复发时,谴责也要针对抑郁症本身,而不是针对来访者。
三、人际心理治疗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1、引出细节。不管来访者描述什么类型的人际关系经验,治疗师都是从他或她那里引出大量的细节。在这样一个明确具体的细节水平上理解沟通、时间或来访者对社交活动的反应,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