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王》这文章我是完全陌生的,看了课文之后我提了几个问题:
1、老王是谁? 2、作者与老王的关系? 3、回忆老王什么? 4、为什么要回忆老王?
5、幸运的人是谁?不幸的人是谁?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愧怍什么?为什么要愧怍?
杨绛先生的《老王》似乎有一股魅力,引得很多老师,名师纷纷来上。有从时代背景,有抓关键词语,有品读语言,有抓人物描写,有从情感入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华平老师的《老王》实录中,再次体现了这一点。我简单谈谈我学习后的几点感悟。 一、让学生暴露思维,引导在推翻
华平老师曾说:我们平常教学应把握的重点是: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而不是什么都让老师代替。老师包办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代替学生学习,课堂中缺少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暴露思维的,请看:
文中老师多次的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在实录中的第三板块:概括内容中,老师设计了一个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孩子们了解文本写什么,表达什么。 填空:
1、这是一篇 。(体裁) 2、这是一篇 。(内容+体裁) 3.这是一篇 。(内容+主旨+体裁)
在这一块中,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孩子们交流,回答。同学在讨论中得出:文章写了老王与我之间互相关照,互相帮助的三件事。这是学生思考得出的结果,思维的体现。
包括后面老师提问我和老王之间什么关系?学生提到的我和老王关系友好。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认识是他们初读时的认知,让学生思维暴露,老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认识到这种认知是错的,让学生自己推翻自己的错误认知。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收获。
二、 学有方法,才能学有所得
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就和同学们商定了这节课的学习方案:学习一种文本阅读方法。而在教学中,方法的引导也是始终贯穿全文。 1、瞻前顾后法
当学生提到作者强调老王与我的关系是首尾呼应,从前后文的联系中找答案,老师提出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瞻前顾后法。读前面要懂得找后面相关的联系,读后面要联系前面,避免把文章分割开来解读。而老师也把这种方法很好的运用在教学中。比如:
师:对,情感距离。大家回头来看一下,对我们最开始概括的主题,大家觉得是不是有变化?
师:上课之初,同学们说从这一段看出我和老王关系很好,现在答案有没有变化?
师:最开始上课时,有同学在说这一课表现的是“我”和老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大家觉得这个结论是不是得到了颠覆。其实“我”压根儿就没有帮助他,“我”压根儿就没有关注老王。
文中,老师将这一方法贯穿全文,多次提醒学生通过这一方法来学习,取得新的认识。
2、 批注法
读书我们经常说要做批注,但很少老师会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孩子们做批注,给时间做批注。而老师在教学中多次提醒孩子们学会做批注
如:1、请同学们在旁边批注“瞻前顾后”。
这里老师还说了一句:这几个字写得出来吗?写得来我就不板书了。(教学就是你需要什么我才做,而不是你们不需要,我还拼命给,哪怕是简单的板书几个字。)
2、请同学们批注好“症候式解读法”。
3、我们有不少同学有非常好的习惯,边读边画小圆圈1、2、3。 4、请同学们在旁批注一个词“多余”。 5、请在旁边批注“有距离”。 6、我们在旁边批注“自言自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批注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既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堂学习内容,也是整理复习的好帮手。
三、抓关键词语,解读反常之处
这是14年老师在研讨解读文本时用的一张图。老师说过:解读文本要找准通道,抓住关键。小狗咬住的线,是重点,关键点。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找到这个最近、最快捷、最安全的道路。
实录中的第四板块: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是我很喜欢也很佩服的。老师重点抓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第一段:我常坐老王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学生提取到的信息是:通过这句话感觉老王和我之间的关系友好。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常坐已体现了老王蹬,我坐。而随后作者又写了他蹬,我坐。这样是不是多余了,有没有必要去掉。在思考中让学生明白这种多余是必要的,是为了强调我和老王的关系。这种多余的话称之为“反常”,也是这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症候式解读法:反常规,反常情,反常理。
学习了这个方法,老师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理解运用,寻找文中更多的反常之处。“闲话”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思考,并寻求问题答案。“闲话”不是聊着无关紧要的话,恰恰体现了我和老王两人的情感距离,从而引申出文本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愧怍就在于我和老王之间的情感距离。这一反常之处,让学生对于作者为什么会愧怍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处反常:“据老王自己讲”,这看似普通也容易被忽视之处,老师却很好的抓住这细节,再次引导孩子们理解这是老王在自言自语,并不是我提出来的问题,更是验证了我压根没关注老王,没帮助老王,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抓住反常,即读懂文本。读懂第一、二段和最后一句,文本也读懂了。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一句话的解读,却让我们看到了文本中的弦外之音,作者内心世界想要表达愧怍之情。
四、学以致用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运用中,才能找到学习乐趣。在最后的谈收获环节中,孩子谈到了这节课收获:知道该怎么去学习语文了。这恰恰是这节课最大的价值所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以致用,才能学有所获。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艺术在哪里?教学的艺术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
李老师的一堂精彩《老王》不仅让学生收获丰富,也让学习的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关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关注文本与学生的对话。教学的道路上也许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会多阅读专业书籍,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实实在在的语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