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
动
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绝对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日本 英国 相似性 位置 自 然 环 境 地形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温暖湿润 亚欧大陆东侧 亚欧大陆西侧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地震 交错分布 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森林覆盖率高 以草地为主 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 河连通 贫乏 煤、铁、石油 相似性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 经济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点 经 济 工业布临海型布局 “资源型”布局为主 发 局 展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 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 人口城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市 沿岸地带 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特点和功能 简单理解 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 是什么?有什么?(拍照)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在哪里?(定位) 导航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第1页/共5页
应用 (信息处理) (2024·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2024·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3~5题。
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5.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使用。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较少 D.木材短缺 7.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8.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陕西 B.黑龙江 C.新疆 D.福建 (2024·广州四校联考)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 ℃,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10.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是( )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第2页/共5页
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11~13题。 1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1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14.(2024·安徽文综)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结合下列材料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金沙江景观壮丽多彩,每年都会引来大量游客。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下图中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1)简述金沙江流域的地势特征.
(2)分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原因。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分别说明原因。 16.(2024·福建文综)左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据表归纳R河三结构变化的特点,地理环境可能产生(3)分析R河三角洲
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的不利影响。 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
第3页/共5页
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案
1.D 2.B第1题,芬兰南部受西风带影响强烈,终年温和湿润,北部和山区受西风带影响小,气候寒冷;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较大,森林资源丰富,水土流失较轻,木材加工业发达;气候湿润,草场质量好,且欧洲人口和城市众多,市场广阔,故芬兰乳畜业发达。第2题,由图可知,芬兰燕麦种植北界在西部向北弯曲,反映了该国西部热量条件较好,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但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故热量条件好。
3.B 4.D 5.A解析 第3题,福建海坛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第4题,当地风力大,所以房子低矮、窗小,当地处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干燥少雨,房屋屋顶缓。第5题,当地“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不适合植物生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但由于四面临海,适宜发展渔业。 答案:6.A 7.B 8.A 解析:第6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居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创造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并不能说明当地气候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不是“地下四合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民居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歉程度。第7题,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有时会出现暴雨天气,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院内,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第8题,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地土层深厚,降水稀少,故选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 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内部,而且材料没有提及地壳运动的相关信息,选项A错误。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 ℃,夏季冰川融水量极小,且湖水上面是冰层,导热十分有限,选项B错误。南极洲夏季时,昼很长,阳光透过冰层,使下面的湖水升温,数米厚的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加上冰层产生逆辐射,冰层下的“温室效应”显著,水温较高,选项C正确。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与水温较高无关,选项D错误。第10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选项A错误;该地区为干燥地区,没有冰雪覆盖,基本无冰川作用,选项B错误;7月为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无法看到“血瀑布”现象,选项C错误;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干燥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在风力作用下可能形成沙丘,选项D正确。
11.B 12.D 13.C解析 第11题,设问是“初期阶段”,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下降;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第12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13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 14.答案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遥感的功能。遥感为视力的延伸,能监测耕地变化、作物分布及根据作物长势估测粮食产量等。
15.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2)该地区受山脉阻挡,山高谷深,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金沙江干流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3)含沙量多的原因:金沙江流域地势起伏大(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清澈的原因:水库建成后,河流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减少。
第4页/共5页
16.(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2)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3)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