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辅医员安全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辅医员安全作规程和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服务的三级医院,其他医院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职责
3.1 本标准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起草、修改和发布。
3.2 公司各辅医服务项目应按照此标准执行,并在实际辅医作业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办公室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参照执行。 4 安全操作规程
4.1、 病区床单位的清洁整理及更换床单的安全操作规程 4.1.1 衣帽整齐,戴口罩,备物齐全放于工具车上: 4.1.1.1上层:干净被服、病号服;
4.1.1.2中层:清洁盆,内放扫床刷,盆中央放置消毒小方巾,盆周环行摆放扫床巾; 4.1.1.3下层:污染盆,内放使用后的方巾及扫床巾; 4.1.1.4 布巾袋:放置脏被服、病号服。
4.1.2 携用物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了解需要,酌情关门窗,移开床旁桌椅。
4.1.3 能自由活动的患者,可暂到走廊躲避。卧床病人,如病情允许,可放平床头及床尾支架,便于彻底清扫。
4.1.4 为防止交叉感染,采用一床一消毒巾湿扫法。
4.1.5 整理过程,不可抖动污单、被服,动作敏捷轻稳,不过多翻动和暴露病人,以免疲劳及受凉。
4.1.6 注意观察病情及病人的皮肤有无异常改变,带引流管的病人要防止管子扭曲受压或脱落。
4.1.7 当病人侧卧时,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4.1.8 更单时应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可以节省体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1.9 换下的污单、被套、病号服,立即放入污物袋;粘有血迹、排泄物、呕吐物的被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同工服房人员清点后,运走消毒清洗。
4.1.10 取下床刷上的毛巾套或扫床消毒巾,消毒洗净后摆齐备用。
4.1.11 工作完毕进入储藏间前,用500ppm的84消毒液擦拭扫床车车体及车轮,布巾袋每周更换一次;
4.1.12 具体更换床单法的操作过程见附表二 4.2、 病区环境、器械及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
4.2.1 办公区、护士站用250ppm 84消毒液浸泡后的小毛巾擦试台面。
4.2.2 换药室、诊室、治疗室及药车、输液车、换药车、医疗器械表面等均用500ppm的84消毒液浸泡后的小毛巾擦试台面。房间用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抹布拖把专用。 4.2.3 当病人出院、转出、死亡时,用1000ppm的84液消毒擦拭床头桌内外表面、物体表面、床单位、用具等进行终末消毒。房间用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有效距离小于2米。
4.2.4 使用后的小方巾、药杯、湿化瓶,用500ppm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消毒液一定要没过物品,药杯不能套在一起。
4.2.5 痰杯、便器、引流瓶以及传染病人接触过的小毛巾、药杯、湿化瓶、袖带、止血带等均用1000ppm的84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4.2.6 引流液、排泄物、呕吐物用1000~2000ppm的84液消毒30~60分钟后,倒入厕所或特殊管道、容器,然后再用1000ppm的84液消毒浸泡消毒引流瓶30分钟,洗净晾干后备用。
4.2.7 胸腔引流瓶同上消毒后,再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后备用.有效使用期为2周。
4.2.8 非一次性引流管、吸痰管等用1000ppm的84消毒液将管内污物冲出,灌满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4.2.9 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4.2.10 粘有血渍、脓液的器械,先放在多酶液中浸泡30分钟,再放在1000ppm的84液消毒中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最后打包高压消毒或环氧已烷消毒备用。
4.2.11 烈性传染病人(甲类传染病)根据科室有关规定,选择正确消毒容器及消毒液、消
毒方法。
4.2.12 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捅等,均按常规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4.2.13无菌持物钳、镊子与消毒容器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消毒液常用75%的酒精,浸泡在轴节上1/2~2/3处,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4.3、 病区物品的安全管理规程 4.3.1 被服管理
4.3.1.1 被服放在被服专用柜内,钥匙由专人保管。
4.3.1.2 下午下班前,拿出一些备用被服交夜班护士,次日早晨与夜班护士交接清点。 4.3.1.3 每日上午9点至10点,与布巾员一同在污物间清点脏被服,清点后在二联单上登记,双方签字。
4.3.1.4 每日下午3点,与布巾员一同在储物间清点干净被服,清点后双方确认签字。 4.3.1.5 撤下的床单、被套、枕套、病号服放入污物库的布巾车内,不许随意乱放。 4.3.1.6 被血液、药物、排泄物等污染的被服要放于黄色垃圾袋内,嘱工服房人员清点取走。
4.3.1.7 勤巡视病房,发现患者自行换下的衣物,随时收取。病人出院前,清点被服数量。 4.3.1.8 棉、织类被服应分别摆放整齐。
4.3.1.9 每周彻底清点一次。发现丢失,如实上报护士长。 4.3.2 紫外线灯的管理及使用
4.3.2.1照射区域,照射前清扫尘埃,照射时关闭门窗,停止人员走动。 4.3.2.2 消毒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后计时,最佳杀菌波长为253.7nm。
4.3.2.3 用空气消毒时,室内每10m2 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每次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
4.3.2.4 照射时注意眼睛、皮肤的保护。
A. 可用衣服、被单遮盖患者,保护患者眼睛及皮肤。 B. 操作者可戴墨镜保护眼睛。开灯时,眼睛不要盯着灯管。
C. 开灯后,立即离开照射区;关灯时,动作要迅速。防止紫外线产生的臭氧所造成的伤害。 D. 灯管冷却后再移动,延长灯管寿命。
4.3.2.5 照射时,紫外线穿透力差,需将被褥展开,衣柜门打开
4.3.2.6 关灯后应间隔3-4分钟后才能再次开启。一次可连续使用4小时。每次使用后要
在紫外线专用本上登记,灯管使用寿命不超过5000h,一般使用3000~4000h。
4.3.2.7定期监测消毒效果。新管(30W)不低于100μW/cm2 ;使用中的旧管在50-70μW/cm2时,则需延长消毒时间,低于50μW/cm2 者必须更换。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以检查杀菌效果。
4.3.2.8 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每周一次用75%酒精擦拭。 4.3.2.9 灯管要轻拿轻放,防止破碎,延长寿命。 4.3.3 垃圾的管理
4.3.3.1 严格掌握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的分类原则。
4.3.3.2 医疗垃圾,置黄色垃圾袋内;日用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内。扎紧袋口,送指定地点处理。
4.3.3.3 对一次性氧气管、输液管、引流管、引流袋等医疗垃圾进行毁形处理时,注意安全,防止刺伤划破。一旦出现意外,立即处理:
A. 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 B. 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 C. 碘酒等皮肤消毒液涂擦等伤口处理 D. 意外损伤报告,根据医院规章和程序
E. 确定感染源患者,看其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等,并记录在案.同时进行可靠的HIV、乙肝、丙肝的化验检查
F. 感染源患者血液检查阳性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并追踪;阴性也可以追踪被损伤者,血液验随化访至少一个月或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