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治理工程浅析
? 作者:佚名 ? 来源:本站原创 ? 类别:水利科技
摘要: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是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东湖湖泊水质恶化,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利用现有水利条件,恢复江湖连通,改善湖泊水体流动,提高湖泊自净能力,从生态的角度来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
关键字:武汉市 大东湖 水网连通 生态治理
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治理工程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武汉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以及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泛华建设集团北京中设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江韵勘测工程有限公司等协作单位联合设计,目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1、湖泊现状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长江、汉水把城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大东湖区域属武昌,位于长江以南,西、北、东三面临江。其水系格局见图:
大东湖水系由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组成,主要湖泊有东湖、沙湖、杨春湖、严西湖、严东湖、北湖等六个湖泊,区间还有竹子湖、青潭湖等小型湖泊。由于交通、养殖等原因,东湖被分割为水果湖、汤菱湖、筲箕湖、郭郑湖、团湖、后湖、庙湖、喻家湖等子湖,沙湖被分割为内沙湖和外沙湖。东湖面积较大,各子湖水质不完全相同,其中严东湖水质为Ⅲ类,其他湖泊(杨春湖、严西湖、北湖、沙湖等)均为劣Ⅴ类。其水质现状见表:
名 称 水面面积 2(最高水位)(km) 水质现状 杨春湖 0.46 沙湖 3.03 东湖 31.63 劣Ⅴ类~Ⅳ类 北湖 2.62 严西湖 13.28 严东湖 9.10 合计 60.12 劣Ⅴ类 劣Ⅴ类 劣Ⅴ类 劣Ⅴ类 Ⅲ类 —
大东湖污染物核心来源是汇水区的点源、面源、内源及降尘等,在2003年截污工程实施后,点源已经大为改善。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与大东湖地区湖泊相关的区域发展规划,东湖(含郭郑湖、庙湖、汤菱湖、团湖、后湖)及其周边陆域构成的城市功能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湖多规划为城市公园和生态廊道。
2、水网连通的必要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湖泊的污染问题,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强化点源截污,面源控制等方式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了有效治理,基本遏制了水质恶化的趋势,湖泊总体水质开始好转,部分严重污染湖汊黑臭程度减轻,部分水体由劣Ⅴ类向Ⅴ类转变,但整体水质仍劣于上世纪80年代。
在截污控污工程实施后,入湖点源、面源虽然得到极大的削减,但分散点源和残留面源入湖污染物量仍然很大。多年来沉积于湖泊的内源污染物数量巨大,东湖底泥淤积厚在0.5~1.5m之间,累积氮磷总量分别为21823t和1470t,清淤措施只能针对重点和近岸区域(规划清除10%左右),内源仍将是制约湖泊水质根本性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底泥污染严重导致水生植物难以恢复,生态修复将更艰巨。随着城市的扩张,大气降尘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大东湖区域湖泊水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堪重负。 长江与湖泊的水体交流是江湖之间生物和物质交流的基础,江湖水位的周期性涨落,是鱼类、鸟类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条件。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围湖造田和九十年代的城市建设,以及长江干堤的逐步兴修,湖泊面积大为减少,江湖与长江的水体交换逐渐受阻。江湖阻隔格局的形成,直接导致湖泊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衰退,加剧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