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流腮、流脑等
1.流行性感冒
2.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38.5℃) 、全身酸痛、咽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2.水痘
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通过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加强水痘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14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最佳的预防措施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流腮疫苗。加强流腮病人的隔离,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5、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6.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 ,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口腔粘膜如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患儿常因疼痛流涎拒食。 7.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皮疹(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草莓舌”、“杨梅舌”。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疲劳,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加衣服。 2、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3、每天早上起床后注意开窗通气。
4、发生病例后,要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喷洒消毒剂。 5、探望病人要注意自我保护,带口罩。 6、把好“病从口入”关。
7.对流感、流腮、水痘、流脑、麻疹等,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