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 ? 塞里格曼提出的心理 学理念。
与传统心理学研究人类病态、 消极的心理症状不同, 积极心理学 面向普通大众,以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研究人的美德、优势和 潜力,提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激发每个人自身固有的积极品质, 从而获得幸福。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语 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思考如何融入积极心理学, 唤醒学生心中的积 极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投真情于教学中,感染学生,激发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 发自内心的积极情绪可以感染别人。
教师应投真情于教学中, 创造充满乐趣、充满正能量的课堂环境, 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情绪。
育人者当育己,育心者当自勉。
要想激发学生心中的积极情感, 教师应当成为积极心理暗示的楷 模。
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 当老师在三寸讲台上侃侃 而谈,对《诗经》风雅精彩而自豪,被雄奇飘逸的唐诗所折服,为文 采斐然的唐宋八大家而震撼时, 学生自然而然会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 一同沉浸在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中, 感受传统文化对思想的洗涤, 激 发自身的爱国热情。
朱光潜先生在武汉大学教授英诗文选时, 正逢国家风雨飘摇,抵
御外敌之际,朱先生讲到某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文时, 国恨家仇历 历在目,涕泪横流,不能自已,学生深受感染,拳拳爱国之心呼之欲 出,唯有发奋学习,才能尽自己爱国之绵力。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时,真情流露,袒 露心声,通过自己对朴实而又伟大的母爱的感悟,引导学生联想、思 索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关心、爱护自己,从自身的感受来进一步体会什 么是父爱无声,母爱无疆,进而懂得从小体贴、孝顺父母。
教师融真情于教学中,可以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 人的情绪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感染,相互 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
二、学会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心理学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告诉我们,教师的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进而改善学习表 现。
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挖掘学 生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情绪。
教师要把赏识教育落实到教学中每一个细微环节中, 通过一次又 一次的肯定学生的课堂回答;通过一次又一次作业中正能量的批语;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辅导谈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皮格马利 翁效应,让学生感到被注意,被重视的积极情绪转化为学习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 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们的教育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在运进行赏识教育时,也不能 一味地鼓励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具有真诚的爱, 这里的爱不是盲 目的鼓励,而是带有理解、尊重、鼓励、严格要求和内在期望的复杂 情绪。
其次,赏识教育虽然强调正面化,但也要注意分寸,要让学生感 到是他们的良好表现获得教师的赏识, 而非故意讨好;要让学生感受 做对一件事本身带来的愉悦体验,进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而非一 味希冀别人的赏识。
最后,教师的赏识教育同样强调刚柔并济,要注意表扬要当众, 批评要个别的管理艺术。
三、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 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自我效能感和习得性无助感。
这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 推测和判断。
习得性无助感指的是个体因为遭遇重复的失败而对学习产生的 一种无望的不再尝试努力的心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 避免学生产生习 得性无助感,提升自我效能感。
具体可以通过设立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点滴进步,获 得自我肯定;通过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是外部 因素还是内部因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减少消极 认知,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运用课本提 供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