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精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

word.

浅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摘要: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论思想、教学论思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思想, 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 理论基础; 课程改革;

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德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德国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赫尔巴特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思想时, 会发现其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赫尔巴特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论哲学指本体论和认识论等, 实践哲学指伦理学或道德学。他试图从实践哲学出发引申出教育目的。他指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5种道德观念的人。这五种道德观念是:“内心自由的观念”, 即要求人从内心出发由衷地行善; “完善的观念”, 即要求人们追求身与心的健康, 从而促使人不断地去追求德行的自我完善; “仁慈的观念”, 即要求教育者使学生避开一切会导致恶意的刺激, 同时唤起学生对仁慈的尊重; “正义的观念”, 即要求学生放弃争吵, 从而巩固对正义的尊重; “公平的观念”, 即当学生故意作祟时, 要给予应有的惩罚, 但必须严格把握惩罚的尺度。赫尔巴特认为, 如果一个人有了这5种道德观念, 那就是一个有美德、完善的人。而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5种道德观念, 就会有“稳定的秩序以及调和而有秩序的生活”。这样, 赫尔巴特就得出了他的教育目的论: 培养有道德、为维护当时德国封

word.

建制度服务的人。 (二)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是观念心理学。他认为, 人的心灵是由不变的“实在”所组成, 它通过神经系统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从而获得各种表象, 产生各种观念。观念又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而形成了概念、判断、推理等。在他看来,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人的意识中的各种观念不是单个存在的, 而是以观念团的形式存在的。当人们注意一个新事物并使它占据意识的中心时, 就产生了单个新的观念, 如果这个新观念和原有的一个或几个旧观念和谐一致, 便形成了一个观念团。他认为, 新观念被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的过程就是统觉。教学过程也就是新观念被旧观念统觉的过程。他又认为, 新观念被旧观念所同化就会产生兴趣, 兴趣是传授新知识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概述 (一)课程论思想。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思想是与他关于兴趣的观点密切相关的。他把兴趣分为六类: 一是经验的兴趣, 指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是思辨的兴趣, 指对认识对象的进一步思考; 三是审美的兴趣, 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艺术评价; 四是同情的兴趣,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的同情; 五是社会的兴趣, 指对社会和人类的兴趣; 六是宗教的兴趣, 它和信仰上帝有关。在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 赫尔巴特制定出他的课程计划: 根据经验的兴趣, 设置自然、地理等课程; 根据思辨的兴趣, 设置数学、逻辑等课程; 根据审美的兴趣, 设置文学、绘画等课程; 根据同情的兴趣, 设置语言课程; 根据社会的兴趣, 设置历史、政治等课程;根据宗教的兴趣, 设置宗教课程。关于课程设置, 赫尔巴特要求遵循学科相关的原理, 即既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课程, 同时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合作, 把所有课程组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 从而避免学习的片面性, 使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论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阶段论上。他认为, 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

word.

1. 明了, 指教师讲解新教材。这时, 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 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 在讲解之后, 立即让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

2. 联想, 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是统觉的初级阶段。这时, 学生表现为动态的专心。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最轻而易举的, 同时可以获得机会去改变它, 使之多样化, 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

3. 系统, 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 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是统觉的继续。这时, 学生处于静止的审思状态,这种审思可以使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教师要采用连贯的陈述方法, 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 并通过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

4. 方法, 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 学生表现为动态的审思。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等。

(三)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 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 1. 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指采用一些强制性的制度与方法,使儿童养成遵守秩序和纪律的习惯。赫尔巴特认为, 管理是保证教育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赫尔巴特指出, “儿童最初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品德和意志, 有的只是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 “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所以, 要对儿童实行严格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教学与教育秩序, 为实施教育创造条件。他提出的管理方法主要有威胁、监督、禁止、惩罚、权威与爱。他认为教育者应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形象, 受到他们的爱戴。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 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 爱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赫尔巴特认为“爱所要求的感情和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出来: 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 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 或者他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 2. 教育性教学。

word.

在西方教育史上, 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 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 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所以, 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 形成各种道德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 3. 训育。

赫尔巴特认为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 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他提出的训育方法有: 一是限制, 即要求儿童遵守

规则; 二是赞许, “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 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 三是责备, “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 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 四是惩罚, “谁耽误了时间, 就让他失去享受; 谁做了坏事, 谁就没有资格享受,”; 五是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

三、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重视学生的兴趣。

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教育的一个任务。他认为“在兴趣中, 一个人可以容易地去完成他的各种决定。”他关于学生兴趣的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必须实行两个转变: 一是教学观上由教师中心转变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 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 使学生由被动地装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努力开展综合课程。

赫尔巴特关于课程设置的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 “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综合课程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逐渐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不仅为人们所重视, 而且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我国过去的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 内容交叉重复, 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另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精细的分科教学, 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

word.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浅析#精选.

浅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课程:《中外教育思想史》word.浅析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摘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论思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4t7o7wqmy6gjog0oh073pit886azp004u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