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
四、评价
1.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2.评价的主题要多元,方式要多样。在学习评价活动中,可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3.评价方式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课堂提问、作业分析、课后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评价要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考查的试题要严格按课程标准,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份量要适当。命题要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注意评分的合理性。
6.加强平时作业的检查考核,对作业、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应认真分析、及时反馈,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掌握正确的知识。
英语学科
英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主要的外语学科。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备课要求
1.学习新课程理念,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教师必须了解全学期的教学总体目标和要求;认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和能力渐进的层次;
可修改编辑
6 / 21
精选资料.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制订均衡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核心,注意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关注学生语言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语言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均衡的综合素养。
制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依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确保最基本学习内容的落实和相应拓展内容的渗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功能的课型。不同的课型对英语的学习要求有一定差异,目标的制订要符合教学功能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3.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要熟悉全套教材,把握好每册教材重点内容,注意到单元间知识点的互相衔接与渗透;认真制定好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每课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要正确、合理、具体。了解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已学知识的达标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缺陷、接受水平、学习兴趣;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并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合理调整选择,科学有效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确保全体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最需要的知识,掌握最必要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英语学习内容中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向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表达的同时通过习得思维途径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选择有利于民族精神培养的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二、上课要求
1.规范课堂用语,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上课应当使用规范化英语课堂语言组织教学,举止文明,精神饱满,态度和蔼,要满腔热忱地对待教学工作;公正、公平对待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注意挖掘蕴藏在教材内部的思想情感因素,并切实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 2.突出学生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优化教学过程,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话题为主题、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开展语言学习、技能训练。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根据
可修改编辑
7 / 21
精选资料.
不同的教学内容、目的组织教学形式,注重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互动。
三、评价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品德与社会学科
可修改编辑
8 / 21
精选资料.
(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之一,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
为了切实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特制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
1.通读教材内容,准确掌握教材的科学体系,明确总体要求,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注意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2.掌握各单元(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目的、要求以及与前后单元(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并合理地分配在各课的教学中。 3.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订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的落实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处理好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4.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要注意发掘和运用身边鲜活的、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内容。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案详略适度,教学步骤清楚,教学活动设计精心。 二、上课
1.教师在上课时重在关注学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状况灵活实施预设的教案,正确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以保证学生学有所得,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教师在上课时引导学生把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结合起来,达到多感官活动、发展多元智能、促进道德内化。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体验、感悟,与学生平等交流并认真做好点拨,作必要的补充、修正、归纳和提升,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发展。 4.要注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正确地收集、处理信息。 三、评价
1.教师在每堂课后应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写出教学反思。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与对策,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要突出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加以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讲求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做到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可修改编辑
9 / 21
精选资料.
科学学科
一、制定教学计划。
1、认真学习《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弄清科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2、钻研教材,熟悉《教师教学用书》,弄清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教材结构体系与主要特点;弄清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总的培养目标。
3、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二、教学准备。
1、弄清各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弄清教材文字、插图、活动的编写意图,弄清教学需要的器材、场地和资料,理清各个教学活动内容间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分析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为学生设计好将要探究的问题和探究活动的程序。
3、根据学生将要开展的各种科学学习活动,设计并组织学生充分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合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有效利用大自然、周围环境等教学资源。
4、撰写教案。教案内容包括:单元内容简析,课时安排;课时备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教学目标制定要以课程培养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为依据,注意有机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目标层次定位要准确,内容要求要具体。
教学过程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充分预测、动态生成的原则,在深入了解学生、充分预设学情、理清探究学习过程的基础上来设计,力求做到教学思路清楚,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意图明确,操作性强。
5、备课方式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不断改革备课方式,积极探索以教研组为单位,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集体备课、网上电子备课等备课方式,减轻兼职教师备课负担,提高备课质量。
三、上课
1、教学目标
(1)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要求,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落实立足于学生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2、教学内容
可修改编辑
10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