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科普作品的特点。 2.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3. 以语用为目的,打开学生语言实践渠道,养就学生语文品质。 教学目标:
1. 学习阅读科普作品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品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内容。 2. “点”“面”结合,把一篇课文的学习与一本书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1. 理清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感受书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 学习文章的写法,体会《昆虫记》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科普作品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科学巨著——《昆虫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法布尔在为我们揭开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奥秘的同时,又用带着温度的文笔向我们诠释着生命的厚度。这样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蝉》为例,来探讨科普作品的阅读。 【设计说明】
此活动要学生整体感知《昆虫记》,教师有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兴趣。
(二)识字解义
【明确】 一刹( chà )那 纤( xiān )弱 掠( lüè )夺 【设计说明】
通过这一活动,夯实基础,学会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来解决在阅读科普作品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等。 (三)精细地看 活动一:
小组合作:
快速阅读课文,化身为法布尔笔下的蝉,结合文章内容,选取几个方面,用第一人称介绍地穴(1-2大组)和卵(3-4大组)。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 (1) 蝉的地穴
【追问】 找同学来概括一下,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先从地面角度,写了蝉的洞口,描写了洞口的形状、大小。然后与金蜣作比较,形象地突显了蝉的地穴的特点。最后详细地介绍了蝉的幼虫怎样建造和经营穴道,又是怎样利用穴道来生存的。)
(2) 蝉的卵
参照第一部分教师引导的流程,学生自主概括,总结。
【教师总结】课文的两个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多个方面来说明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这样课文看起来非常的清晰有条理。
【设计说明】
1
1.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重点让学生清楚说明对象是按照怎样顺序来写,从什么方面来写;3.加强口头表达指导,表述清楚,表达生动。4.学会在阅读时适时圈点勾画的方法。 (四)深刻地想 活动二:
(1) 再读课文,思考两个部分的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明确】文章第23段写到“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藏”,这里写幼虫钻进地穴后,“隐藏了自己”,内容上与课文第2段蝉初次出现紧密衔接,这样,就把蝉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连为一体了。
【追问】法布尔为何要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呢?
【明确】因为在法布尔研究之前,蝉的幼虫在地底下又是如何活动的,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而法布尔这样的安排就是想把这样的未解之谜先呈现给大家。
(2) 细读课文最后两段,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明确】利用“四年”与“五星旗”进行对比,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四年黑暗的苦工”,是为了激起人们对这自然界中的弱小生命的同情、敬佩。 【设计说明】
此活动要学生先从读者的角度去揣摩作者的用意,再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从作者的角度,在字里行间里找答案,去体会其中的科学思维。 (五)生动地抒写 活动三:
跳读课文,捕捉细节,抓住关键词,品味生动的语言。 【明确】①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合
③用词既准确,又生动有趣,富有感情色彩
【教师总结】生动地抒写源于法布尔驾驭艺术语言的本领 【设计说明】
这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透过文字信息体悟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思想,学习作者生动地抒写的方法。感受法布尔笔尖的温度,引导学生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六)动情地感受 活动四:
材料一:
“蝉与我比邻相守差不多十五年,每个夏天,将近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眼窝。” 材料二: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极少去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不重视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法布尔一反常规,他说:“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是探究生命。”
【明确】生动地抒写与他细致持久的观察、动情地感受分不开。 【设计说明】
这一板块的设计:1.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客观记录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的;2. 意在学生读作家事迹时,感受其中的厚度。
2
(七)推荐阅读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在水面上。”
——海明威
《昆虫记》是法布尔对生存的清醒认识,对生活的深厚感情,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设计说明】
这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点”“面”结合,把一篇作品的学习与一整本书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附:板书设计
蝉
法布尔
借助工具书 适时圈点勾画
体会科学思维
关注艺术趣味 了解作家事迹
【设计说明】
这一设计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盘点收获阅读方法。 设计反思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是部编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的名著导读。本单元属于说明文单元,分别编入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四篇课文,《蝉》介绍的是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上。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又有教师适时传授阅读方法,体现“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教师也应进行适时的指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如让学生探究《蝉》中先写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从产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从而体悟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蝉》选自必读名著《昆虫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一篇与整本书沟通起来,使课堂呈现开放状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当然,由于课堂容量大,教学中要调配好每个板块的用时,不仅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学习,还要实现高效学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