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强堡垒,聚合力,促发展——壶关县聚力打造党建品牌引领基层党建
全域提升
青砖黛瓦,屋舍成排,雪后初霁,壶关县五龙山乡水池村越发出落得大方得体。深加工厂房里,人们脚步忙碌,“快过年了,还有好多订单需要赶出来。”村民程先萍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儿。今年,水池村建起深加工产业园,带动20名贫困户人均增收1万元,对于程先萍来说,可以乐呵呵地过个好年了。
乱村变稳村、破村变新村、穷村变富村,水池村的蜕变,源于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源于全村党员的带头带动作用,源于“共产党员顶上去,男女老少动起来”的党建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是壶关县委组织部确定的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年。“两把扫帚、精神长驻”“红色领航、绿色晋庄”“头雁精神、闪耀太行”“先锋领航、柿业小镇”……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一个个品牌点亮,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开展,让党旗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树立品牌
规范化建设强基固本
一间简朴的办公室,保留着壶关县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马秋长办公原样。老检察长当年的工作笔记仍在,当年的办公场景仍在,当年的“两把扫帚”精神仍在。
1984年,壶关县检察院制定了“每天早晨6时到7时全体人员集体学习1小时、上班后每人一把扫帚扫院子”的制度,被形象地比喻为“两把扫帚”:一把扫帚为“早学”,扫除思想上的灰尘;一把扫帚扫院子,扫除环境上的灰尘。36年过去,历经8任检察长,“两把扫帚”精神从未间断,成为壶关县检察院恒久、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他们把“两把扫帚”精神上升为党建品牌,其实质内涵、品牌目标、品牌机制更加具体丰富。以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为长期目标,把党建融入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壶关县检察院党建组织力和检察工作品质逐步提升。
“品牌是用来发挥作用的不是用来看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检察长王建宏把党建内容与业务工作融合起来,坚持新兵老将同堂学、业务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同配备、党小组办案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组同步建、党组书记支部书记同上手,确保党建品牌效应的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向上发力,形成检察工作平稳运行的强大合力。今年10月,壶关县检察院被最高检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两把扫帚’精神已融入我们工作的日常,规范着我们的行为,荡涤着我们的思想,朝着什么方向干、该怎样去干,我们更加明确。”林田虽在检察院入职时间不长,却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两把扫帚”精神的传承。
同样是在党建品牌创建中,水池村把规范化建设抓在手上,建立“96.1+1”“党员干部八不准”“共产党员十带头”等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激活党员意识,提高工作本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双增强、双提升。“九小”场所周到便民,户户安起了小喇叭,成立水池合唱团、水池大讲堂、水池大舞台,把党的声音送到家家户户。 叫响品牌 乡村振兴蹚富路
整修一新的12孔石头窑洞,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夜校、支部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党史展览室,一应俱全。看见它,十里村村民就有了主心骨。
晋庄镇十里村党支部是壶关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在村党支部的带领带动下,班子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之间比着干,昔日的穷村乱村成为产业脱贫红旗村。 在这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晋庄镇叫响“红色引航、绿色晋庄”的品牌,把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三步四循环”工作法为准则,提升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打造晋庄镇松柏先锋岗,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晋美庄园、崇贤之乡。
气候条件独特,守着绿水青山,晋庄镇的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树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理念,提升党建水平,强化堡垒作用,以党建促脱贫,整合各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蹚出一条小康路。”壶关县委常委、副县长、晋庄镇党委书记李杰多次调研有了结论。 棋子落定思路清,晋庄镇每个村发挥优势,展现出各自的特色。
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雪斌、村委会主任杨国良三下河南、两临河北、八去西峡、十到平顺,多番探索,确立“建棚种‘菇’、飘‘香’太行”的发展思路。“干部带头,党员带头,干给全村群众看!”年近六旬的杨雪斌带头承包20个香菇大棚,杨国良更是一口气承包了100个香菇大棚。党员杨正考、杨有会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就业,把自己的大棚建成了“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员示范棚”“与贫困户结对棚”,优先安置贫困户就业、优先传授种植技术、优先结算每天的工资,把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发挥到了产业链、就业链、销售链、收入链上。基地、冷库、合作社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
如今的北庄村是颇有名气的“香菇专业村”。在“一核两翼,奋进北庄”的党建品牌指引下,北庄村走出了一条“党建+扶贫+香菇+文明新风”的扶贫开发新路子。这种“特色种植”模式也成为晋庄镇党委推介的“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成为壶关县十大脱贫攻坚模式之一。 十里村有着上世纪四十年代与李顺达齐名的老劳模,有垒起万里森林防护墙的“一包方便面、一米防火墙”的精神,更有对上有执行力、对下有号召力、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的村党支部。他们坚持土地流转、项目带动、旅游产业、种养一体、转型发展“五条路径”,延伸党组织触角,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机制,坚持村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建起香菇大棚、成立秀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入股旅游龙头企业,形成“股东+农户、种植+务工、连翘+光伏、基本+分红”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股民”。
依托乡村旅游,让村民过上“面向游客背朝山”“路边西红柿、村中农家乐、晚上算收入”的日子,努力使田园变成公园、农区变成景区、青山变成金山。今后的日子,十里村党支部心里也有了底。
郭辛发是晋庄村的谷子种植户,近几年通过使用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种植谷子,亩产量明显增加。尝到甜头的他一脸高兴:“明年我还打算加大谷子种植面积,收成肯定比今年更好。”像郭辛发一样,通过有机旱作新技术受益的农户在晋庄镇比比皆是。
围绕绿色发展的主线,晋庄镇在土地上下功夫,在谷子上做文章,在管理上要效益。通过推广有机旱作新技术,给农业提质增效“加油”,为农民增收致富“加码”。晋庄村把连片的谷田集约起来,与润乐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脱贫攻坚联结机制,由润乐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一条龙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充分保障了小米的品质,提高了农户收益。晋庄镇在全镇范围引导实施渗水地膜覆盖、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先进旱作新技术,引进现代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积极探索小杂粮产业化新路径,逐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优势产业。“延伸小米产业链条,扩大优质小米产业附加值,实现‘好米变名米’‘名米卖好价’,力争将晋庄小米打造成为山西小杂粮的一张‘黄金名片’。”晋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牛坚华对晋庄小米产业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