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 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诺贝尔 B.
门捷列夫 C.
拉瓦锡 D.
徐寿 【答案】 B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解析】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 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 B.食盐 C.芹菜 D.猪肉 【答案】 A
试卷第1页,总12页
【考点】
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
3. 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同样活泼,故 正确;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 正确;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 错误;
.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 正确。 故选 。
4. 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 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答案】 C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试卷第2页,总12页
【解析】
根据题干图象信息以及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 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氯化钾呈中性,故不符合题意;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 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烧碱是氢氧化钠俗称,属于强碱,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土壤结构,故不符合题意;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 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熟石灰呈弱碱性,故符合题意;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 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5. 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B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 氧化物的概念与特性 氢气的性质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构成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正确;
.酒精由 、 、 三种元素组成, 不是氧化物,错误; .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故选 .
6. 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时,将 氯化铵加入 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试卷第3页,总12页
D. 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答案】 C,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 、据图可以看出, 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正确; 、据图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将 氯化铵加入 水中,只能溶解 ,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
、 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由于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错误;
7. 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没有 B.滤液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和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答案】 D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
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
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滤液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
试卷第4页,总12页
量的是( ) A.
灯泡发光 B.
风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蓄电池放电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9分)
9. 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 所示几个阶段。
试卷第5页,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