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因致患的安全管理
作者:吕东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05期
【摘要】安全管理的对象涉及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其中最活跃、最难控制的是人,人会对其他各个因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文以人的行为心理分析为基础,结合安全工作原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从教育培训角度出发,针对人因致患的管理和预防进行了浅显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安全管理;行为心理;人因致患
安全管理的高度由决策层的理念和设计决定,员工的安全素养决定了安全的下限,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决定了安全的平均水平。生产一线员工在从事作业活动时,可能会在执行制度要求、技术标准上存在偏差,也会对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的安全状态产生影响,增加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所以,如何做好人因管理,消除人因致患向事故的演变,是安全管理人员始终要面对和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安全现状
1、制度机制层面的问题 目前,生产企业的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都已建立,但管理组织的职能发挥和管理的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与具体的工作相衔接时,存在标准不清晰、责任边界模糊、流程繁琐且有断层等现象,这就不能指导员工正确规范地执行工作要求,加之制度学习理解的不足,就会产生行为上的失当。如在一项工作的流程中,缺少了某个环节的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不同的人员会有不同的工作结果,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风险也由此产生。 2、知识技能层面的问题
无论是新进员工还是老员工,安全素养的层次参差不齐,对同类风险的控制能力也各不相同。一个靠墙竖立的梯子,有的人看到后会不以为意,不会实施积极影响和干预;而有的人就会发现其不安全状态,也就是碰撞或震动引发的倾倒风险,因而会及时进行纠正。团队的整体安全水平制约于短板员工的安全认知,有些技能的培养还存在较大不足,譬如我们平时注重的是日常作业时的常规状态,对异常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缺少学习和训练,容易在非常情况下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行为。 3、安全意识层面的问题
对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要我安全的层面,没有从自身的需要去思考安全工作的要求,工作过程中为了生产任务和质量要求而忽视安全,没有将安全融入到工作的每个具体环节上,容易孤立地看待安全工作。对人机料法环各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没有系统认识,对单个因素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预估不足,因而在控制和预防上不能给予足够重视。 二、问题对策及措施
1、建立人岗匹配模式。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能有效减少危险源产生。相比之下,一个安全素养高的员工从事相对风险较大的工作,能够减少更多的误差和风险。所以选人用人很关键,如果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进行匹配性选择,通过统计员工知识层次和工作经历,结合日常工作中的观察、能力测试,对人员进行安全分析,从安全角度进行结构分级,再按照岗位危险性、复杂性作出相应配对,就能建立更加匹配人岗安全工作模式。
2、培养互助型安全团队。事故链原理告诉我们,事故极少是因为一个原因引起的,而是由许多因素象链条一样,把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时发生的。要防止事故的发生,只要将链条上的某一环节裁断就可以了。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身边的同事是我们最好的安全监护人,他们既熟悉所处的工作环境又时刻在现场活动,因而更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不安全行为。互惠原理体现的就是一个员工善意而又自然的帮助同事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切身感受会让他更加关心细节上的安全。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要有意识地锻炼大家的这种查纠不安全行为的能力,及时给予发现者鼓励和肯定,引导建立这种良性的安全互助关系,提高安全保障力。
3、健全和完善安全制度体系。使员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标准可执行、有措施可掌握。制度更多是告诉员工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而规程和技术标准主要是告诉员工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制度的细化要涉及所有的作业活动,这样才能避免盲区和空白,规程的完善要具体到每一个步骤,这样指导工作才会更连贯与流畅。我们常说的落实制度要求,其实更多的是指规程和技术标准的执行,因为规程和技术标准与员工的日常作业行为结合最紧密,所以要在充分调研作业活动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工艺、法规标准来细化完善制度与规程,更好地指导员工安全操作。同时要严肃制度规程纪律,对违规违纪者处罚及时得当,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和蔓延。
4、推行新型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简单地强调安全的做法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预期目的,因此要引入心理疏导教育,减少大而全的教育形式,缩小范围来沟通引导,新工人强化安全习惯养成,从一开始就规范作业标准。疲劳人,在做好他们思想工作的同时,要尽量排除干扰,为其创造好的休息环境,待其完全精力充沛无疲劳感后再安排上岗;精明人帮他们算一下事故与安全的经济帐,弄清那头轻那头重,不要“丢了西瓜捡起芝麻”,明白一人违章,全家受损的道理。情绪不稳人要及时发现和对症舒解。针对不同的人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区别对待,而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通过言传身教来感化他们,得到他们的认可后安全意识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5、发挥管理监督作用。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要发挥在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上,始终保持清醒地头脑,经常查找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苗头,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常提醒,特别是容易出现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经常拉拉袖子提个醒,利用好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抓住不放,小题大做,查原因、讲危害、追责任、抓整改,尤其是倾向性问题苗头和易发、频发事故,要进行专项整治,不彻底根除不罢休,在检查落实中增强安全意识。同时做好安全硬件设施的保障,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安全标志、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做到齐全完好,安全环境常抓不懈。
6、突出实战练兵,锻炼应急技能。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理论知识固然不可或缺,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实战经验。生产一线危险潜伏源很多,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都在一瞬间的功夫,作业过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危及安全的隐患,有些员工心里似乎也知道如何处理,但就是关键时刻手忙脚乱,这就有可能让事故在眼皮下发生。这就要求安全培训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教学与技能、疑难问题处理相结合,让员工懂得安全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掌握预防安全事故的方法和技巧。对于重点预防的事故和危险源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要让它们从墙上走下来,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适时适地组织好演练,让员工熟悉方案的内容,掌握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程序,熟练使用各类处置事故的设备、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实作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和安全隐患才能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将事故控制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