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它是一首赋予儿童情趣的诗歌,全文以活泼的语言形式讲述了一群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的脚印特征来介绍作画的整个过程,后又采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的原因,并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本课既培养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又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形成了一些学习习惯,但缺乏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在对课文内容上的学习,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多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具体细化到实物上来,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才能便于整堂课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虫、目”
2个偏旁。 (2)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脚印
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种小动物图片、小脚印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铃儿响叮当》,学生跟着音乐声一起哼唱。) 师:下雪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得可开心啦,还有几只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也纷纷来到了雪地上玩耍,还当起了小画家呢,他们画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亲切、简单的导语和欢快、熟悉的音乐切入,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不仅让学生和课本内容产生共鸣,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带问题再度课文:雪地里来了几只动物?分别画了什么? 3. 检查效果:请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鸡、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4. 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都不一样呢?接下来我们一句一句的来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把钥匙,能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两次不同深度地阅读课文,让学生走近文本,直接从文本中获取所要掌握的知识,拉近了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愿于学习、乐于学习。)
三、 层层递进,精读课文。 1. 指导第一句。
师出示一幅雪景图,并配上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
(1)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喜欢)为什么?(生自由说) (2) 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上面的雪下得怎么样?(很大)从哪看
出来的?(生自由说)它美吗?(美) (3) 看着这么美的雪景,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
奋……) (4) 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一起读第一句。
(设计意图: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更加深刻,同时,雪景图的出现,让学生的想象思维和直观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将其带入课本学习。) 2. 学习第二句。
(1) 课件出示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 指名读第二句。
(3) 师:就在大家高兴外面下雪了,这时候谁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画家来得多吗?(多)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一群) (4) 师出示多媒体,将动物们一只一只的走进雪地里,问学生这是
一群吗?(不是)然后将所有的小动物一起走进雪地里,告诉同学们三个或三个以上我们才能称为“一群”。 (5) 生活中我们还能说一群什么?(让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重点就是对词语的理解,此处我采用动画的模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到动物身上,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并将其应用在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得以锻炼。) 3. 学习第三句。
(1) 多媒体出示第三句。
(2) 师:这些小画家都画了什么呀?(生读出相关语句) (3) 师: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
叶,小马画的是月牙呢? A. 出示小鸡的脚印和竹叶,让学生观察。
B. 师:看,小鸡的脚印像什么?(竹叶)所以说小鸡画竹叶。 C. 师依次出示小狗的脚印和梅花、小鸭的脚印和枫叶、小马的脚
印和月牙的图片,让学生仿照例子用“……像……”练习说话。 (4) 做“找伙伴”的游戏。
黑板上有四个小画家,也有四幅作品,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们找到伙伴。、
(5) 借助完成的图画,练习“……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