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的桥梁,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贯彻课程标准的新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此课我采用了史料探究、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再把学生由感知带入到思维和情感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到唐朝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管理的典范;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和问题连续体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都可以调动学生至少5种智能参与实现。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共同参与课堂学习,可以有效的保证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问题连续体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在此过程中不断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在问题的提出到解决方法的探究,再到得出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唐前后两个时期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同时也说明这和统治者的开明政策有必然的联系;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因此,我在设计此课时,将重点放在唐朝盛世局面中统治者管理国家政策的开明,和唐太宗在处理与突厥族等少数民族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得出唐朝盛世景象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对这段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加入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的古文材料 ,同时,运用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去,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3、教学方式 情景体验、史料探究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三、教学目标 在概括唐太宗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民族政策、安史之乱背景等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文字和地图来概述少数民族的疆域的变迁以及和中央的关系,结合诗歌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能够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认识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民族政策对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意义。 重点:贞观之治 安史之乱 难点: 唐朝前期的民族政策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一、 导入: 二、新课设计 (一)隋唐的统一 1、出示隋朝统一的历史信息,隋朝的经济建设活动 2、引导学生完成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的线索图 (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 学生自主学习,回忆初中已学知识 学生结合课本完成 1、设问:初唐时期,出现的第一段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学生回答:唐太宗开创的“贞观的政治局面是什么? 之治” 过渡:唐太宗在这一时期采取了什么样的治国政策呢, 我们通过几段材料来分析一下。 a.展示贞观年间的贤相和将军: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分 析唐太宗采用怎样的用人政策? 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思考回答问题 b.展示《贞观政要》中两段材料分析唐太宗采用了哪些经 济措施?, c.展示关于科举考试的材料和图片《太学》,分析唐太宗观察图片,阅读史料,小组讨论时期的文化政策有哪些? 2.设问:在唐朝历史出现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是? 后自由发言 郭沫若评价武周政权“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就是在思考回答
她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 的作用。 3.而唐太宗本人在其统治前期善于革新,使唐朝的社会发 展达到鼎盛局面。 4. “视四海如一家”的民族政策 出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阅读史料 读图感知唐朝疆域的辽阔 阅读史料 a.出示唐太宗处理在东突厥问题时,让群臣讨论如何安置 突厥人,群臣们争论的资料。 b.依次出示《唐朝疆域图》,分别让学生指出,回纥、吐蕃、靺鞨等少数民族政权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唐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阅读史料 思考回答 总结:唐朝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有:战争、设置管理机构、 册封、和亲、会盟 。 过渡:但是唐玄宗在其统治期间,有善始却无善终,唐朝 由盛转衰。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