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烟台大学2010年党建思想政治研究课题“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研究”(DJSZ2010005)的研究成果。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内容上,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自我定位、目标设定、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大学生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主客观条件等认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职业性质,结合专业特长,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适时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联系、逐步开展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向度 1.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社会需求的维度来讲,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由北森测评网等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2]因此,很多用人单位提出: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系统化指导,让他们了解“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
知识经济时代也呼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1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而高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有知识、有信息和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学习知识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而提高掌握与交流信息,整合与强化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日益成为教育的重要环节。这引起了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高度关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系统指导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2.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其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厘清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职业选择,应该说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然而,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大都追求政府机关,向往高薪热门职业,迷恋沿海发达地区,实际上追求的却并不是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不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不能说是“理想”的职业。而相反地,如果一进大学校门,大学生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科学地评价、认识自我,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那么在学习中就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熟的心理发展冲突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具有这样的特点: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又自我认知肤浅、自我评价片面;要求独立,但又有着强烈的心理依赖。他们对“升学、就业、恋爱”等人生的一切基本问题还没有比较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对于“现在干什么,将来干什么,自己努力的方向”尚不十分清楚。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用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科学地勾画出学生的未来和现在努力的方
向,使学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3.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也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过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不断获取包括职业、组织、社会等多方面的外部信息,获取的信息越多,“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分,那么在规划自己未来发展时,就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大学生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知识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富,接受的培训和教育也不断增多,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其就业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还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究其原因,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高校体制、课程设置与经济结构、就业市场等的不协调、不匹配。而短时期内,学校和学生都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行动实践,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主动地去适应这种就业环境,选择一个正确的求职方向,找到一份“合适”的职业,使自己走上成功的职业生涯。[3]
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涯规划意识缺失,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处于从学生向社会角色、从依赖向个人独立过渡的时
期,他们对职业生活有较强的期望,却很少有理性思考与科学规划。加之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在高校组织开展,大部分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和指导,还没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从而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有很大影响。
2.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中,最起始的环节就是自我认知。它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前提。它与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立、生涯发展策略、生涯发展评估等环节共同构成了整个生涯规划过程。但是在实践中,大多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自我,自我分析太少,容易导致盲目自信或者信心不足,影响了职业目标的设定。
3.生涯规划方向不明,服务层次较低
目前,很多高校都为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讲座,还提供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的培训考试。现实来看,高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放在大四学期开设,有点“临时抱佛脚”,而授课教师往往都是辅导员来担任,不是职业指导专家,水平欠佳,收效不大,加之一些讲座、培训等急功近利,都难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事实证明,大多高校尚未真正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不过是停留在一般的就业指导层面,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