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完 成 单 位
主 要 完 成人 鉴 定 组 织 单 位 鉴 定 时 间 成 果 水 平 成 果 简 介
西南山区玉米骨干品种川单14的应用推广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川单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潘光堂、黄玉碧、周伦理、肖小余、兰海、邹林伸、刘应红 四川省科技厅 2012.5.18 国内领先
1、川单14突出的优良性状,为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川单14”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在区试中比对照分别增产16.1%和8.2%,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耐瘠薄,适应性强,适宜轻简栽培,为持续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研发了“川单14”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根据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原理和“川单14”品种特性,确定了“川单14”的最适生态区域,开展了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研究,形成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控苗攻苞”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简便易行,节本增效,符合西南山区玉米生产实际,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深受农民欢迎。
3、建立了“育繁推。产销服”结合的高效推广体系。
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育种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紧密合作,“育繁推、产销服”结合的推广体系,“川单14”营销中构建的星级营销网络,创新了推广模式,助推了“川单14”健康持续的应用推广。在四川省1998年以来审定的百余个玉米品种中,“川单14”是唯一历经15年经久不衰的品种。
4、“川单14”推广应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根据不完全统计,1998~20l2年间,“川单14”在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山区累计推广面积2386万亩,增产玉米7.9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8亿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实现了西南山区玉米增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科研单位增益,是四川及西南玉米种业推广新品种的成功典范。
该成果意义重大,技术路线科学合理,提供的资料齐全、数据翔实,集成创新的玉米杂交种推广体系符合我国种业现阶段实际和发展方向,对四川及西南山区玉米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
成 果 名 称 主要鹅种遗传资源的评价与创新利用
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畜牧总站、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德阳景程
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腾达源农牧有限公司
主 要 完成人 王继文、李亮、马敏、李慧芳、刁运华、韩春春、刘贺贺、章双杰、潘
志雄
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鉴 定 时 间 2012.5.03 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 成 果 简 介
1、全面收集保存了我国地方鹅种DNA资源,率先从线粒体DNA与核DNA水平研究了我国主要鹅种及引进鹅种的起源进化,全面揭示了我国地方鹅种遗传多样性的现状:系统评价了国内主要鹅种和引入鹅种的年种质特性,创制了3个肉鹅育种材料,为鹅遗传资源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2、紧密结合肉鹅生产实际,将现代家禽品系繁育技术与鹅育种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了肉鹅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方案和选育技术方案,筛选了多个与肉鹅重要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或候选基因,为鹅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3、培育了我国第一个获国家级《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的肉鹅配套系——天府肉鹅。父母代种鹅全舍饲初产年产蛋量达86-90个,与2005年的选育基础群和四川白鹅相比提高近14个,受精率达到89.3%,配套系单位母鹅年均可提供商品苗达61只;商品肉鹅体型外貌一致,70日龄平均体重达3.7kg,比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四川白鹅高0.4kg。综合生产性能领先于国内外现有鹅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4、针对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养殖场(户)对于肉鹅早期生长速度的要求以及市场对于友羽鹅种的特殊需求,利用高繁殖力的天府肉鹅母系(M1)为母本,以皖西白鹅、阳江鹅、合浦鹅等作父本,成功筛选了5个配套杂交利用模式并推广应用,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5、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结合模式,建立了完善的天府肉鹅配套系,良种繁育体系,近5年在四川、江苏、浙江、河南、重庆、广东、广西、海南、湖北等省(市、区)推广父母代46.89万只、天府肉鹅M1系母鹅19.71万只,累计新增社会总产值91488.9万元,新增社会纯收益30750.1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该成果研究系统性强,所采用的技术先进,形成的肉鹅育种技术方法科学实用,培育的天府肉鹅综合生产性能优良、筛选的配套杂交组合能满足我国鹅业主产区的市场需求,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述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