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雕塑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就在于雕塑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

2.结合教材图例,对古今中外雕塑代表作品进行有重点的介绍与赏析。 (1)静穆的古埃及雕塑,古典的希腊雕塑,流派众多的西方现代雕塑。 (2)中国古代雕塑,如:原始彩陶泥塑、汉代说唱俑、宗教泥塑造像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和伟大的艺术想象力。

3.雕塑使用的材料与手段。

(1)雕塑运用的是可塑的、可雕的材料,如: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

(2)材料决定了手段,简介各种雕塑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如:雕、塑、刻、铸、焊等。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材料作为雕塑创作的媒介和手段,因此无论雕塑大小,都会对空间具有实际意义的占有与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雕塑的本质所在。

4.在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对比中,引出泥是雕塑造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

(1)泥塑本身就是雕塑作品的一种材质形式。

(2)许多雕塑作品是在泥塑的基础上翻制成其它各种材质的。 (3)泥塑作为雕塑创作的重要基础,是雕塑艺术家们的必修课程。 5.欣赏分析泥塑作品。 (1)《齐白石胸像》是雕塑家张充仁对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气质与精神气韵的传神写照。

(2)《四爷、四奶奶》,陶土的天然的质感与简约的造型暗含了这对土生土长的北方老人的纯朴、善良、乐观本性。

(3)《吹糖人》为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所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民间工艺品小巧、精致、细腻的作品美感,带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它们都是用泥作为材质的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凹凸变化,方或圆、钝或锐、光洁或粗糙、流畅或滞缓等因素却各有不同。再通过泥塑作品与玉石雕塑、金属雕塑的比较,得出用泥塑手法造型具有生动、细腻、丰富的特点。

6.总结。

泥土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泥塑作品中生动自然的创作痕迹,可以消除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隔阂,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内涵。

7.回顾、评价,并布置下一课时的课前准备。

用泥造型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熟悉泥土,体验泥性。

(1)出示泥土,讲述泥土的来历或取土的经过,增强亲切感。对选择泥土的条件作简单说明:要求色泽统一、无杂质、含沙量少、质地细腻、粘性强,泥的软硬程度要适中,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不易粘连,太软,泥土粘手,可塑性就不强。

(2)简介泥塑工具:手是最好的“泥塑工具”,有些造型必须使用工具,

出示泥塑工具(可自制)。

(3)让学生对泥土揉一揉、团一团、掂一掂重量,取一小块泥捏一捏、搓一搓,并要求学生说说对泥土的认识与感受。

2.指出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方体、球体、锥体等基本体块是构成各类复杂形体的基础。

(1)学生用手把整个泥团逐渐演变成各种基本形体,与同桌同学交流演变的过程:是从什么形体变成什么形体的。

(2)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泥土分成几大块,做出几个基本形体的“变体”。 3.合作完成形体组合,制作立体小造型。

(1)同桌之间合作,把各自的基本形体的“变体”集中起来加以组合粘接。

(2)对已完成的造型进行重组、延展、切挖等各种尝试,并提示学生注意虚实空间的穿插与变化。

(3)对最后确定的造型进行相互评价与展示。 4.依形想象,循泥造型。

(1)把立体小造型随意稍作变形,不断变化放置角度,学生根据泥团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哪一个角度最像什么。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泥团进行想象。教师示范泥塑的各种基本技法,边讲解边示范捏、卷、刻、贴、粘、连、挖等泥塑手法。

①强化某种物象的基本形。

②深入刻画,注意保留最初最生动的印象。 ③装饰与修改。 ④完成泥塑作品。

(3)作品欣赏,选择原始时代较为生动简练、有趣的雕塑造型给学生以启发。

(4)创作性练习,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按难易程度分层次完成练习,教师提示泥塑的形体语言。

(5)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交流创作的心得。

5.课后延伸:根据需要,可以等泥塑干后给作品着色,使它更具有趣味性和欣赏性。

用泥造型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欣赏国内外一些经典的人物造型泥塑作品,用这些泥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泥塑头像,为同桌同学泥塑头像。

(1)同桌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

(2)扎骨架。一个好的骨架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它确定了雕塑整体的比例和动态,并且骨架对雕塑能否顺利完成和最后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3)上大泥。引导学生观察同桌同学的基本头型和脸型特征,从整体上接近同桌同学的外部特征。

(4)定大形。人物头像造型复杂,但塑造时仍然可以用形体组合加以概括。

(5)深入刻画。把握同桌同学的五官特征,对某些体现个性的地方可以略加夸张。

(6)修改完成泥塑头像作品。

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塑造时的感受和体会,评价各自作品对人物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的捕捉程度。并根据交流结果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作品。

4.人物动态造型泥塑,根据头像泥塑学习的经验创作一个有简单的人物动态泥塑作品,可以添加适当的道具,把完成的作品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群体”。

5.评价。学生自我讲述创作的过程与感受,同学之间从生动、有趣以及表现的情节性等方面相互评价。

6.作品汇报,总结展览。

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1.逐渐形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唐朝多元艺术文化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积极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唐朝文化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难点:理解唐朝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⑴录像展示唐朝艺术,包括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作品,配以我国古典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感受唐朝艺术的博大精深。

⑵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唐朝艺术形式都有哪些特点?与现代艺术有什么不同?唐代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2.深入教学。

⑴作品赏析唐朝雕塑艺术。教师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昭陵六骏”,并展示局部,讲解“昭陵六骏”的历史典故,提示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师总结并简要分析其它雕塑作品。 ⑵作品赏析《步辇图》。教师首先讲解唐朝政治、社会背景,录像演示

浙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雕塑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就在于雕塑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2.结合教材图例,对古今中外雕塑代表作品进行有重点的介绍与赏析。(1)静穆的古埃及雕塑,古典的希腊雕塑,流派众多的西方现代雕塑。(2)中国古代雕塑,如:原始彩陶泥塑、汉代说唱俑、宗教泥塑造像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雕塑家精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41m107wlj6msol1o4w75dq8n1si8z00ua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