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资料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3分)
42(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 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1 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 分)
43(1)这一划分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2 分)它说明剩余价值不是 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 分)
(2)这一划分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2 分)
44.(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 分)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2 分)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2 分) 45 (1)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2 分)
(2)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2 分)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1 分) (4)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1 分) 论述题
46 (1)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试题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2)要点回答完整,阐述充分,可得满分;阐述一般,可得6~8 分;没有阐述,可得3~5 分。
(3)要点回答不够完整,但所回答的要点论述较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1~3 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满分。 (4)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所答题目不给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 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2 分)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 分)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分)
47(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1 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2 分)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2 分)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1 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 分)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2 分)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与答案详解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材15-16页。 2.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教材5页。
3. 【答案】A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教材35页。 4. 【答案】D
【解析】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见教材40页。 5. 【答案】C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见教材56页。 6. 【答案】D
【解析】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见教材85页。 7. 【答案】A
【解析】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见教材100页。 8. 【答案】C
【解析】在实践中,人们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即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实践——认识——实践。见教材105页。 9. 【答案】B
【解析】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认识和对象(客观实际)相一致、相符合,这是真理最根本的规定性。见教材113页。
10. 【答案】B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解析】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见教材147页。 11. 【答案】D
【解析】生存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见教材134页。 12. 【答案】C
【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②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见教材158页。 13. 【答案】A
【解析】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即社会基本矛盾。见教材159页。 14. 【答案】A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见教材186页。 15. 【答案】D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见教材191页。 l6. 【答案】C
【解析】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叫可变资本(v)。见教材201页。 17. 【答案】B
【解析】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见教材205页。
18. 【答案】C
【解析】君主立宪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两种类型。见教材210页。 19. 【答案】D
【解析】流通时间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销售产品的销售时间。见教材228页。 20. 【答案】B
【解析】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见教材241页。 21. 【答案】D
【解析】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因此,利息与企业利润成反比。见教材251-252页。 22. 【答案】A
【解析】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见教材260页。 23. 【答案】C
【解析】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两因素。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比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变化,与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变化。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见教材255页。 24. 【答案】B
【解析】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多种,从资本形态上来看大体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见教材284页。
25. 【答案】C
【解析】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以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为主。见教材286页。 26.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的它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见教材296-297页。 27. 【答案】A
【解析】1921年春,列宁结束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首先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见教材310页。 28.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见教材334页。 29. 【答案】C
【解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彼得格勒举行了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见教材309页。 30.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见教材320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答案】BCD
【解析】“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因地制宜”反映的哲学原理是根据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见教材66页。 32.【答案】ABCD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见教材95-96页。 33.【答案】ABD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②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见教材145页。 34.【答案】ABC
【解析】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们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见教材174-175页。 35.【答案】ABC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劳动力;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见教材198页。 36.【答案】ABC
【解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 + m)= Ⅱc,即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之和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相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引申条件:①Ⅰ(c + v + m)= Ⅰc + Ⅱc,即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②Ⅱ(c + v + m)= Ⅰ(v + m) + Ⅱ(v + m),即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的价值,应当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见教材233页。 37.【答案】ABCD
【解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④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见教材323-324页。 38.【答案】BCD
【解析】见教材277-278页。 39.【答案】ABCD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史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①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②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③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④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最终目标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见教材305-306页。 40.【答案】ABCD
【解析】共产主义社会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①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全体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劳动成果也属劳动者所有。②人民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和社会需要来自由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③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④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全民教育高度普及,人们的潜在才能和各种爱好,都有了通过学习培训和深度教育而得到发挥和提升的机会。见教材347-348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①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
更多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