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课后答案全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

自我测评:

1.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仁”就是“仁者爱人”,“礼”就是“克己复礼”。

2.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老子的“道”是具有很高的抽象性,是指世界本原,它高于万事万物并凌驾于天之上。

阅读与思考: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儒家学派,以“仁”“礼”为核心学说,以中庸辨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因而成为“显学”。

儒学仁爱德治礼教的精神,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封建统治得以巩固后,儒生董仲舒 “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分析“畏天命”的真实内涵。

不能违背上天的意志但要优先重视人事,人主观上要积极主动去探寻“天命”。

2、对比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材料一体现了商周延续下来的天命观。神的世界即“上届”有一位统治者,他仁慈聪明,常常降临下届,考察民情,并相应的对人世事务作出安排。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的天命观。他认为“天”是一种以‘道’为本原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天命观。他怀疑鬼神、重视人事,但又承认天命等不可抗拒力量的存在。

第2课

自我测评:1.列举(战国)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①儒家。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性善论”。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②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③道家。庄子提出:“齐物”观点,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 ④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今”,提倡变法革新。

⑤兵家。孙膑受《孙子兵法》和其他各家的思想影响,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诸子百家的理论思想,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文化觉醒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文化觉醒根源于社会大变革:

①礼乐崩坏的社会大裂变,促使专业文化阶层形成;

②激烈的兼并战争,促进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传播交流、交织重组。 ③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为各种学派提供了宽松活泼的学术环境。 ④宫廷文化官员下移,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解析与探究:儒家学派为什么会成为显学?

(解析:一种历史现象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①晚周时期社会大动乱的形势,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稳定社会、安抚人心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

②儒家学派的“仁”“礼”等思想,有利于创造、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人民的欢迎,也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青睐。

③儒家学派顺应历史大发展,不断创新改造,使之能够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第3课

自我测评:1.简析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

随着汉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董仲舒以儒家经典《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其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同时,认为国家必须“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一直沿袭了二千多年;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与探究:董仲舒与李斯上述主张的指导思想和社会效应有何差异。

提示:①指导思想方面,李斯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废弃一切思想理论,实行彻头彻尾的愚民政策,禁锢思想,强化君主专制;董仲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统一思想,发展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使儒家理论定于一尊,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但是对这一区别的认识也不要绝对化:李斯的主张也包含巩固统一的想法,董仲舒的主张也有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②社会效应方面,李斯的主张摧残了思想文化,也未能维护秦的统治。董仲舒的主张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兴盛,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与稳定,但也导致了其他思想流派的衰落。

阅读与思考:如何理解和评价汉代新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

提示:材料从两方面探讨了“天人感应”思想。①民族国家的形成,需要政治上和社会上的稳定,知识阶层不得不去确立国家民族的象征性领袖的地位,故承认其受命于天的身份。②为避免君主权力的无限扩张所带来的灾难,故又以天作为更高的正义权威并强调对君主的制约。

第4课

自我测评:1、什么是理学?它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现实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

理学兴起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③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唐宋时期儒学体系不断更新.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

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对世界的本原认识有差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外在先天存在的“理”,而陆王心学认为内在的本心就是“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阅读与思考:如何评价“重义轻利”思想?

(解析:“重义轻利”思想有着双重影响,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儒学在其发展早期就确立了先义后利的观念。宋明时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思想,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将“义”与“利”对立起来,压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限制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理学强调通过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重义”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析与探究: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思

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

禅宗北派神秀主张人努力排除外界对内心的影响,勤于苦修才能渐悟先天存在的佛法。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人要努力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才会认识体验到外在先天存在的“理”。后者吸纳了前者的观念。

禅宗南派慧能主张佛法就在心中,“自心是佛”、“本性是佛”,强调发掘内心的佛性,“顿悟”成佛。陆王心学认为内在的本心就是“理”,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强调人求理就要努力的“发明本心”,“致良知”,进行自我内心反省。后者也吸纳了前者的观念。 禅宗南北两派都主张信仰成佛,但求佛法的方式有差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但对理的认知和求理的方法上有分歧。

第5课

自我测评: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进步意义表现何在?

内容:反对绝对权威;倡导个性发展;否定“三纲五常”,否定“天理”存在;提倡男

女平等。

经世致用:为学应求务实,立足现实,学以致用;主张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进步意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总而言之解放了思想,启迪了后世。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经世致用思想: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工商皆本”的思想有利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国初思想家的民主主义思想。

2、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

工商皆本,王夫之进而鼓吹“大賈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变化:传统的本末观点是农为本,商为末,重农抑商。而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重视工商业。

变化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日益重要。

历史意义:有利于突破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阅读与思考: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材料中涉及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康熙皇帝视朱熹为儒学之正统,二是雍正皇帝强调三纲五常对于维护统治的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对照材料思考,可以发现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触及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其影响包括: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冲击当时社会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从总体上说,促进了社会的思想启蒙。

解析与探究: 比较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上古民本思想有什么异

同?为什么有这些异同?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⑴相同:都认为民为国本,要善待民众;

⑵相异:上古重民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则含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成分。

⑶原因:相同的是都认识到人民的作用;不同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就不同。

『补』: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几经变迁,简要概述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演变过程。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是诸家之一: ①创立:春秋时由孔子创立;

②发展:战国时期,由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百家中著名的一家。

(2)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沉重打击和排斥。

(3)西汉:董仲舒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学说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宋明时期,经朱熹和王阳明的发展,形成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和心学,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

(5)明清时期:经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的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其正统地位受到批判。

第6课

自我测评:1.列举我国古代的重要科技成就。

①天文学成就:天象观测和《甘石星经》;天体测量和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以及僧一行的黄道游仪、测量子午线长度和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

②数学成就:突出体现在数学专著如《九算算术》的写作和圆周率的计算等方面; ③农学成就:诞生了贾思勰《齐民要求》、王祯《农书》和徐光启《农政全书》等三大农书;

④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医学巨典和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医学大家的出现;

⑤工艺学成就:出现了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⑥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科技的里程碑。

740bt00pjh1oirv327pb3jk4h7sglc00ps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