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如国光英纳)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7-10天。
三、圆斑病
圆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为红褐色小点,后迅速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且较宽,中间浅褐色或灰色。发病部位多为中部和基部。与兰花炭疽病不同,圆斑病病斑大,常横跨叶面,阻断水分和养分供应,造成病斑以上叶片整段坏死,危害较炭疽病严重。 病原:是一种真菌,半知菌亚门壳多孢属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越冬。分生孢子能忍耐0摄氏度低温20天而不减弱萌发力。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借风雨及浇水时水滴的泼溅传播。土壤板结、盆距过密、通风透光性差时及叶片受伤时,易导致此病发生。兰花中,寒兰、春兰、建兰和蕙兰易感病,
6 / 39文档可编辑
以寒兰感染最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源。 四、黑斑病
症状: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首先呈现褐色小点,后拓展为圆形、半圆形的黑褐色斑,周围常具水渍状浅黄色晕圈,直径1~17毫米。后期病部中心逐步褪色,变成中心浅褐边际黑褐色的病斑。感病部位正反双面均生有淡褐色至灰白色疱状小突起,在湿润环境下,涌现出蜜黄色颗粒状物,此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易发生于植株中下部位的叶片,病斑之间的叶片失绿变黄,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块,导致病斑块以上叶段干枯乃至全叶死亡。
病原:兰花黑斑病(Cylindrosporium phalaenopsidis)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柱孢霉属的薯蓣柱孢霉菌侵染导致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首要生于叶片正面,初埋生于表皮下,后打破而显露,直径129~257微米。分生孢子梗无色、矮小,仅基部分枝,具0~2个分隔,圆柱形,内壁芽殖产孢。分生孢子无色、薄壁、线形,直或稍弯,巨细20.4~45×1.4~2.4微米。病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25℃,但在10℃左右孢子萌生率还可到达50%。 发病规则 :兰花黑斑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安排内越冬。每年12月中旬开始发生分生孢子进行侵入传达,翌年的2~3月是病害的流行期,若遇上接连阴雨、多雾、日照少时发病最重,5月份今后当气温上升至30℃时,病害衰退并中止分散延伸。病菌可侵染多
7 / 39文档可编辑
种兰科植物如墨兰、春兰、建兰、蕙兰、虾脊兰、蝴蝶兰和纯色万带兰等。还可为害朱顶红、吊兰和吉利草。 防 治 方 法
1. 加强检疫,特别注意产地检疫,选择无病苗,操控病害传达。 2. 清除病叶和落叶,及时剪去叶片上中部的病斑,会集焚毁。 3.在12月上旬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2次,每隔10~15天1次。发病期可选用40%灭病威600~700倍液,或45%施保克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药时注意叶片正背双面都要均匀喷洒。
8 / 39文档可编辑
7~10天1次,接连屡次,杀菌剂替换运用,作用非常好。
(2)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
9 / 39文档可编辑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五、褐斑病(真菌病害)
症状:叶片病斑长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红褐色。病斑多发生在叶缘,叶两面着生灰色霉状颗粒(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多与圆斑病、黑斑病同时发生,只是危害的部位、病斑形状与大小不同。
病原:褐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即半知菌亚门尾孢属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过冬,翌年3-4月产生分生孢成为初期侵染菌源。病菌借风雨传播,老叶发生多,新叶发生少。春
10 / 39文档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