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海水工厂化养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340㎡水面鲆鲽类循环水养鱼车间建设工程造价的计算,根据以前同类建设工程的造价及2008年国内原材料及人工费涨价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建设工程主要包括车间场房、鱼池、高位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滤料、配电、管道、阀门及设备安装等,不包括外排废水、补充海水室外处理设备及车间周围修路、绿化等费用。造价计算按2400元/㎡(水面),1340㎡养鱼面积合计322万元。设备费为135万元,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器(100m3/h)4台、封闭式全自动微滤机(100m3/h)4台、模块式紫外线消毒器4组、管道溶氧器(100m3/h)4台、液氧罐(15m3)一套、滤砂罐(80m3/h)2台、板式换热器4台、管道泵8台、液氧罐1台、罗茨风机2台及水质多点在线监测显示系统一套。总计工程造价约为460万元。 222

第二节 海水工厂化对虾高效养殖体系构建工程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车虾)、凡纳滨对虾(南美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等。传统开放式池塘养殖对虾病害严重,所以对虾健康养殖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潮上带或潮间带综合生态养虾,二是陆基循环水高密度养虾。

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等因生活习性原因,较少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式,最适合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品种是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属于热带虾种,该虾种的主要优点有:1、适盐范围广,最适宜的盐度范围为15~35:;2、适宜高密度养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为3~5kg/㎡,50~70尾/kg,国外试验养殖可高达8kg/㎡;3、生长速度快,在水温25~30℃的条件下,养殖80天每尾可达15~20g,北方地区升温养殖一年能养三茬;4、抗病能力强,目前在对虾中南美白对虾对白班综合症病毒抵抗力最强;5、对饲料营养要求不高,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达15%~20%能正常发育,当蛋白质含量达40%时,生长最快,饵料系数最低,能小于1。目前南美白对虾已成为世界各养虾国家一个重要的养殖品种。我国于1988年引进南美白对虾,经过20年的育苗、养殖探索,现已在全国各地沿海开展工厂化养殖,附件、广东、海南三省的养殖尤其盛行。

一、封闭循环水综合生态养虾体系构建工程

对虾养成通常是指将全长1cm左右的虾苗养殖到商品规格的生产过程。潮上带或潮间带对虾的养成有多种形式,按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水体大小和产量高低,一般可分粗养、半精养和精养三大类,具体养殖模式有传统的小海湾养虾、池塘养虾、围网养虾及近几年流行的潮上带高位养虾等。在潮上带修建小型精养虾池,采用机械提水高位养虾,对提高产量和预防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统的大面积池塘养虾、围网养虾模式都是开放式,养虾池的排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近海水域,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 223

生严重影响,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对虾养殖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到90年代初达到高峰,90年代中后期虾病大面积爆发,导致对虾产量大幅度下降,养虾业出现了大滑坡,这时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减少养殖自身污染的重要性。因此,探索新的养虾模式,研究有效的养殖环境修复技术、废水处理技术,保证养虾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或“零排放”,是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研究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潮上带或潮间带对虾封闭循环水综合生态养殖模式行之有效,该模式是指在不同的池塘内利用对生态环境互补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净化、调控水质,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和养殖环境自我修复,可养殖各种品种的对虾,并适合于我国南北方不同区域,已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循环水综合生态养虾工艺及主要设施

目前在沿海潮间带修建封闭循环水综合生态养虾工程,大部分是利用以前修建的开放式养虾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利用原有的进排水渠道、蓄水池、泵房等设施,重新布置虾池构建而成。对新建养虾场的企业,应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科学该规划设计养虾池、循环水系统和废水处理系统。

对虾封闭循环水综合生态养殖的设计依据是,采用先进的水体净化、消毒技术和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切断对虾病毒传播途径,解决传统开放式养虾水体自身污染问题,维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对虾高密度健康养殖,构建我国沿海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1.循环水养虾工艺流程

循环水综合生态养虾系统的核心是水处理系统,封闭循环水养虾工艺流程优化设计一般为:

对虾养殖池→沉淀分离池→砂滤池→综合生态养殖池→提水泵→ 224 高位生物净化池→对虾养殖池

采用蓄水池向养殖系统中的高位生物净化池补充水,根据养殖规模大小,可布置一套或多套独立水处理系统,用于不同养殖品种的用水需求,并方便操作和管理。循环水养虾系统主要设施有对虾养殖池、蓄水池、生物净化池、沉淀分离池、砂滤池、综合生态养殖池等。

2.循环水养虾系统主要设施

(1)循环水对虾养殖池

对虾养殖池型以长方形为宜,便于布置和节省用地。长宽比为2:1~3:1,池塘面积为500~2000㎡,水深1.8~2.0m,池壁坡度1:1.5~1:2.0,池底坡度为1:1000~1:2000,虾池宽边设进、排水闸门。建池的土壤若有一定的渗水性,则应采取防渗措施,可采用池底加防渗粘土或采用塑料地膜铺底方式。

(2)蓄水池

蓄水池的作用是为养虾场提供补充水,可采用水泵提水方式向高位生物净化池供水。蓄水池一般可修建为潮差式,水面面积与养虾池面积之比为1:1.5~1:2.0(详见本书第三章的潮差蓄水池部分)。水量要求是蓄水池一次性蓄满水可供养一茬虾或多茬虾的需水量,整个养殖过程中封闭循环水系统不再取用外海水,以切断对虾病毒的水平传播。小型养虾场也可以通过修建取水建筑物,如反滤层大口井、渗水型蓄水池等补充养殖用水,避免养虾过程不断取用外海水。

蓄水池在储水过程中,水面每天受到阳光的照射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风力的吹动使表面产生波浪,能使水池保持高溶氧,同时,池底土壤中又形成新的微生物及微藻种群,具有氧化池的净化作用。实践证明,海边修建的蓄水池只要不受外来污染物的污染,多年能保持良好的水质。 225

(3)生物净化池

生物净化池的作用主要是去除养虾过程中生产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保持水质清新。生物净化池的池性可为长方形,水深不小于2m,一般设置价廉的生物填料,如碎石、卵石、聚丙烯丝刷状填料等,填料表面附着大量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吸收水中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以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生物净化池可设计为高位水池,池底不能渗漏,若土质有一定渗水性,则应采用塑料地膜铺池底。

(4)沉淀分离池

沉淀分离池池型为长方形,利用平流沉淀原理分离虾池排出带有残饵及虾类排泄物的废水,以减少下一级综合生态养殖池对有机负荷的压力。每套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一般建两个沉淀分离池,其中一个运行,另一个清除沉淀污泥。沉淀分离池的下一级一般设无压砂滤池或砂滤坝。

(5)砂滤池与砂滤坝

砂滤池与砂滤坝过滤属于介质过滤,主要作用是过滤粒径较小的污染物,封闭循环水养虾一般采用重力浸没式无压砂滤池。无压砂滤池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截

留能力强,兼有生物过滤功能,其过滤效果好,但由于砂滤层表面积积污后滤速下降,需人工去除污物。

无压砂滤池一般采用四层滤料,分别为中细沙、粗沙、鹅卵石、碎石,其厚度分别为50cm、30cm、20cm、40cm,每层滤料的粒径应经筛选,并按反滤层原理布置,要求较小颗粒不能通过下层较大颗粒的空隙。

无压砂滤池的滤速较慢,一般为0.8~2.0m/h,其滤速主要取决于滤料的粒径、滤料表层以上水深、被过滤水质中悬浮物的数量等因素。每套循环水养虾系统中无压砂滤池的面积应按养虾池有效水体乘以换水率,得到每天需砂滤的水量,再按设计的滤料确定滤速,计 226 算出每天需砂滤水量于虾池每天换水量相当的过滤面积。

砂滤坝设在沉淀池与综合生态池相连的隔堤上,隔堤修筑成具有过滤水功能的砂坝,砂坝的断面为等腰梯形,中间布置细沙,两边布置粗砂及碎石,砂坝的坡度一般为自然堆碎石坡度。养虾池排出的废水,经沉淀、砂坝过滤流进综合生态养殖池。

(6)综合生态养殖池

综合生态养殖池的作用是,虾池排出的废水经沉淀、砂滤后,流进综合生态池,在池内进行生物净化和水质调控,池内养殖的少量海珍品也能获得一定经济收益。综合生态池池型宜采用长方形,它具有兼做氧化池处理低浓度废水的功能,大面积的综合生态养殖池可确保水质稳定和净化效果。综合生态池以移植大型藻类,如江蓠、马尾藻、龙须菜等为主,兼养少量海珍品,如海参、对虾、鱼类及贝类等。为使养殖对象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池内布置一定范围的养殖设施,如养殖海参应在池底铺设砂、砾石,并用块石、瓦片等搭建礁棚,使海参有良好的栖息环境;池内大型藻类一般采用筏式养殖方式。由于池内有多重大型藻类、浮游生物及池底土壤、砂、石中附着的各种微生物,他们具有协同降解废水污染物的作用,可保持池内水质稳定和相对平衡。

综合生态池应加强各方面的调控和科学管理,使池内水质、水量及生物多样性始终保持相对平衡,实现对虾循环水养殖废水“零排放”,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总体布置

养虾体系的总体布置要求各种设施布局合理,尽量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有利于生产管理、减少投资并能较好的发挥综合养殖效益,并应利用土地、地面高程设计,减少开挖土石方量和合理调配填挖之间 227

的土方量,还要尽力降低提水扬程,以节约能源。养殖区与水处理区应适当加大池堤、渠堤顶宽度,方便管理和生产人员的通行,并留有机动车道路,有利于物资、产品的运输。

每套独立的循环水养虾系统的养虾池应集中布置为一排,虾池两端布置进、排水渠。沉淀池、砂滤池应靠近排水渠,以减少排水渠的长度。生物滤池应靠近综合生态养殖池和进水渠,便于生态养殖池提水直接进入生物滤池,经生物处理后又能自流入输水渠及虾池。综合生态养殖池是养虾废水处理的终极池,其面积较大,一般要求每两套独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一个综合生态养殖池,可设在两排养虾池中间,有利于养虾场总体布置和供排水系统的布置。 (三)水处理工艺主要技术指标

1.养殖池面积与水处理池面积比

养殖池面积指一套独立封闭循环系统中对虾养殖池的面积;水处理池面积指沉淀分离池、砂滤池或砂坝、生物净化池及综合生态养殖池面积的总和,但不包括供补充水的潮差蓄水池。养殖池面积与水处理池面积比一般 为1:1~1:2.

2.沉淀分离池与生物净化池面积比

沉淀分离池是利用重力作用将对虾池排出带有残饵及排泄物的废水经沉淀去除颗粒物,然后流进综合生态养殖池,以减少生态养殖池水处理的负荷。沉淀是依靠重力作用分离较大有机颗粒,一般分离粒径大于100μm的污染物。养虾池排出的废水中的有机颗粒大部分小于100μm,为了避免大颗粒污染物沉积在综合生态池池底,造成水质污染,在沉淀分离池出水口处设砂坝过滤或无压砂滤池过滤,去除30μm以上的较小有机污染物。循环水养虾系统中,从综合生态池提水输送到生物净化池,通过生物过滤主要去除可溶性有机污染物,降低水中氨 228氮。在独立循环水系统中,沉淀池与生物净化池面积比以1:3~1:4为宜,若生物滤池过小,则养虾池中的氨氮较高。一般生物净化池的面积约为养虾池面积的10%~15%。

3.养虾池日换水率

养虾池日换水率是指24h内对虾养殖池输入水体的体积占养虾池总水体的百分比。对虾生活习性与鱼类不同,对虾池中可生长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水质的透明度要求不高;另外,土质池塘具有氧化塘的净水作用,池底与池壁的土层上,生长着大量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吸收水中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从而净化了水体。土质池塘封闭循环水生态养虾要求保持稳定的生态环境,所以日换水率不宜太高,日换水率一般不大于10%。

海水工厂化养殖

1340㎡水面鲆鲽类循环水养鱼车间建设工程造价的计算,根据以前同类建设工程的造价及2008年国内原材料及人工费涨价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建设工程主要包括车间场房、鱼池、高位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池、滤料、配电、管道、阀门及设备安装等,不包括外排废水、补充海水室外处理设备及车间周围修路、绿化等费用。造价计算按2400元/㎡(水面),1340㎡养鱼面积合计322万元。设备费为135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zuf1e7l710e609m87w9sc9l3ppgr019z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