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XX/ X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绿地渗滤介质击实试验方法
混合填料的击实试验主要是为确定其最大干密度时对应的最佳含水量。最佳含水量主要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中,各介质拌合时含水量的控制。 A.1试验方法
击实试验方法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的轻型击实方法进行,击实试验仪如下图所示。
试验步骤如下:
(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20kg。
(2)将风干土样碾碎后过5mm的筛(轻型击实试验),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
图 土壤击实仪
(3)预估土的最佳含水量,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量的试样,含水量一次相差为2%,且其中
有两个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小于最佳含水训练场,一个接近最佳含水量。
(4)将试样2.5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按预定含水量用喷雾器喷洒所需的加水量,充分搅和并分别装入塑料袋中静置24h。
(5)将击实筒固定在底板上,装好护筒,并在击实筒内壁涂一薄层润滑油,将充分拌和的试样分层装入击实筒内。两层接触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后,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6)取下导筒,用刀修平超出击实筒顶部和底部的试样,擦净击实筒外壁,称击实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7)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从试样中心处取;取两份一定量试样(轻型击实试验15-30g)
1
DBXX/ XXXXX—XXXX
测定其含水量,两份试样含水量差值不大于1%。
(8)按下式计算干密度:
式中:
——干密度(g/cm),准确至0.01; ——湿密度(g/cm); ——为含水量(%)。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上的峰点的坐标分别为试样的最大干密度进行补点试验。
max与最佳含水量Wop,如连不成完整的曲线时,应
33
2
DBXX/ XXXXX—XXXX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绿地渗滤介质最大持水量试验方法
B.1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T0129的方法进行,渗透试验仪如下图所示。
B.1试验步骤
(1)装好仪器并检查各管路接头处是否漏水,将调节管与供水管连通,由仪器底部充水至水位略高于金属孔板,关止水夹。
(2)按照击实试验结果和70%的压实度(预估混合填料自然沉降后会达到的压实度),计算试验需要的混合填料质量m1,称量准确至1.0g。
(3)将试样分层装入圆筒,每层厚2-3cm,用木锤轻轻击实到一定厚度,以控制其70%的压实度。 (4)依上述步骤逐层装试样,至试样装完为止。
(5)试样装好后,量测试样顶部至仪器上口的剩余高度,计算试样净高,计算压实度。
(6)提高调节管,使其高于溢水孔。然后将调节管与供水管分开,并将供水管置于金属圆筒内,开止水夹,使水由上部注入金属圆筒内,同时开始计时。
3
DBXX/ XXXXX—XXXX
(7)当各测压管水位与溢水孔齐平,说明试样达到饱和,测定试样中所含水量Q,即为渗滤介质最大持水量。
(8)最大持水率按下式计算:
土壤最大持水率(%)?mQm1
式中:
m1——试样需要的混合填料质量,单位为克(g);
mQ——试样达到饱和时所吸收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4
DBXX/ XXXXX—XXXX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绿地渗滤介质渗透试验方法
C.1试验方法
渗透性能研究试验方法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T0129的方法进行,试验仪器同附录B所示。 C.2试验步骤
(1)装好仪器并检查各管路接头处是否漏水,将调节管与供水管连通,由仪器底部充水至水位略高于金属孔板,关止水夹。
(2)按照击实试验结果和70%的压实度,计算试验需要的混合料质量,称量准确至1.0g。 (3)将试样分层装入圆筒,每层厚2-3cm,用木锤轻轻击实到一定厚度,以控制其70%的压实度。 (4)依上述步骤逐层装试样,至试样装完为止。
(5)试样装好后,量测试样顶部至仪器上口的剩余高度,计算试样净高,计算压实度,使其压实度达到70%。
(6)提高调节管,使其高于溢水孔。然后将调节管与供水管分开,并将供水管置于金属圆筒内。开止水夹,使水由上部注入金属圆筒内。
(7)当各测压管水位与溢水孔齐平,说明试样达到饱和,测定试样中所含水量Q。
(8)当各测压管水位与溢水孔齐平,降低调节管口使位于试样上部1/3处,造成水位差。水即渗过试样,经调节管流出。在渗透过程中应调节供水管夹,使供水管流量略多于溢出水量,溢水孔应始终有余水溢出以保持常水位。
(9)测压管水位稳定后,记录测压管水位,计算各测压管间的水位差H,测定水温。
(10)开动秒表,同时用量筒接取经一定时间t的渗透水量Q,并重复1次。接取渗透水量时,调节管口不可没入水中。
(11)降低调节管管口至试样中部及下部处,以改变水力坡降。按9和10规定重复进行测定。 渗透系数的计算:
式中:
Kt——水温t℃时试样渗透系数(cm/s),计算至三位有效数字; Q——时间内的渗透水量(cm3);
L——两测压孔中心之间的试样高度(等于测压孔中心间距=10c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