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 教育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

[摘 要] 从孔子、孟子、朱熹等一直到当代的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教学原?t及方法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这些教育教学原?t都是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所?群?的辩证法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若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将对于提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一、“长善救失”的内涵

“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是《学记》中论述的六大教学原则之一。《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后人一般都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作品。《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等四种缺点,这些缺点的存在都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进行教学。

《学记》是在综合各家教育教学成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的一套教学原则。它包含: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六大教学原则。虽然这些都是教学原则的精华,而“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最能体现师生之间辩证的互动关系。“长“善”是“优善救失”中的“长”是“发挥、发扬、优化”的意思;

点、长处、优势”;“救”是“拯救、挽救、补救、弥补”;“失”是“缺点、缺陷、不足”。因此,“长善救失”反映的是一种辩证关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即通过一定的努力找寻有效的方法发展其优势,弱化其劣势,使每个人都能在发扬其优势的理想状态下,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

二、“长善救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表达

“长善救失”在《学记》中所要表达的就是要求教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掌握心理差异,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并有效运用辩证法思想去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情形,这才是“长善救失”的真正内涵。“长善救失”所内涵的辩证性,在《学记》中,它是用“长善救失”来表达它的辩证性,虽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有不同的表述,但却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长善救失”的真正内涵。 (一) “长善救失”内涵的延续

孟子在他的教学原则中提到的“教亦多术”也具有“长善救失”的辩证法思想。因为孟子很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教法,就像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的那样:“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也就是对于不同资质、不同个性的学生,有的应像及时雨一样给予点化。有的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等等,一切因人而异,也就是“教亦多术矣”。

他一生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

动。他在论《大学》中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就是取长补短,对各自的学术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使之更趋于完善。这种取长补短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就是学术交流思想中的“长善救失”。可以这样说,允许不同教育思想的存在,允许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允许不同的教育思想间的学术争鸣,这些也是“长善救失”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的生动体现。 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即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再采取不同的教材教法。另外,多元智力所内含的积极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但不同智能的发展水平是不相同的,此时教师就应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择其优势智能再开发适合其优势智能发展的有效教法,从而扬长避短地使其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理念主要是以人的生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动态的交往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多重主体性为运作方式。以多元化为基本开发向度的理念。这实际表达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到全面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一致的发展。要想理解全面和谐发展的真正内涵,就必须具有辩证法的思想,也就是用《学记》中的“长善救失”来理解它就可以一目了然。

(二)我国现阶段教学原则与“长善救失”内在联系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原则中,已没有“长善救失”这一提法,但其所内涵的积极思想却实实在在的包含在教学原则中。“长善救失”

中的“因材施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原则的重要一条,“长善救失”所内涵的辩证法思想也是由“因材施教”来体现。但是“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却总是被一些人误解误用,这里就包括许多名校名师。例如:某学校以“因材施教”为名,根据成绩的好坏,把不同的学生分成“快慢班”;或者在同一个班级按“名次排位”。这些做法是以“因材施教”为名,而实质是完全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之所以对“因材施教”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是“因材施教”这个词本身容易使人误解,如果用“长善救失”这个词来代替“因材施教”,从字面上理解就不会容易产生误解。因为“长善救失”强调的是“个体”而非“群体”,而“因材施教”从字面上无法断定它实施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自身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扬长避短地教育每个学生按照自身的优势获得健康的发展,即对“个体”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如果是对“群体”进行“因材施教”,这就容易产生像上面所说的误解和误用。在我国的义务教育的阶段,进行的是普适性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不应该让学生的性格和职业都没有定型的时候进行两级分化的教学,这对于学生本人、家庭以及国家都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长善救失”实施对象是个体或一件事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而非群体或多件事。因此, “长善救失”真正内涵就是让不同学生都成才,即“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因此,笔者以为用 “长善救失”更科学、更准确。.

三、“长善救失”作用的扩展与延伸

以上分析“长善救失”的应用范围都是在教育教学中的教的方面,而非学的方面。其实“长善救失”的应用范围不仅仅是在“教”的这一方面,而在“学”的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教师自身的提升需要“长善救失”

伴记)中的“长善救失”主要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懂得教育的辩证法,主要是用在教师“教”的方面,而在教师自身“学”的方面同样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对提升教师教育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就如马克思哲学所说那样: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而外界力量只是外因,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仅仅只依靠外界的力量,真正能增强教育能力的还要靠教师本人。教师要想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更应该懂得“长善救失”的辩证法。就像发现学生的长处与短处一样来正确的了解自己,然后利用自己的特点来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找到自己能吸引学生的某方面的优点,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在认同自己的情况下,自然就好学、乐学。

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理解“长善救失”的真正内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把“长善救失”的辩证思想有效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和学的实践中,自然就会成为一名学识丰富的专家型教师。 学生认识自己需要“长善敉失”)二(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 教育资料

“长善救失”教学原则的今日解读[摘要]从孔子、孟子、朱熹等一直到当代的著名教育家,对教育教学原?t及方法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这些教育教学原?t都是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所?群?的辩证法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若给予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将对于提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很强的促进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uqw2v1f99lpyv23wwc1symv1joq10074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