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握——握住胶喉的前端,如果是喷嘴灭火器可直接握住瓶体底部。 3、瞄、扫——瞄准火焰根部,1.5米以外,压住上压把,左右扫射。
第十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2月16日拍摄的发生爆炸事故的货车。 当日,一辆装有1吨多化学品的货车在广西柳江县成团镇一家化工厂卸货时,不慎造成两种化学品混合后发生爆炸,造成司机和装卸工人共8人不同程度受伤。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后认为,爆炸是由危险化学品混
装、未采用专用运输车辆等违规行为造成的。 新华社发
12月16日,爆炸事故中的伤者在广西柳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1.国家哪些部门管理监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1)安监局:直接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全面化管理 2)公安机关:核发购买许可证 3)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4)环境保护:破坏环境进行处理 5)交通运输部门:道路、水路运输许可 6)卫生主管部门:化学品毒性的管理 7)工商行政部门:经营 8)邮政部门:查处邮递
某些化学品经营、销售具有禁止性:例如:麻醉剂、安眠药等 限制性:清洁剂、天拿水购买限量 受控性:液化气、氧气(运输:固定驾驶路
线、核发张贴特别危化标志、只能晚上运输、只能走外环等) 2.化学品的危害: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特性,所以必须隔离存放通风、防晒、防潮、防碰撞、防火防热等;必由专人专库管理,双人运输。
3.危险货物分为9类
1)爆炸品:液化气、氧气、天燃气(不能受热、受摩擦、受撞击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
追踪报道 临安一小区边的“定时炸弹”(图)
2011-01-20 13:07:37 消费头条网
市区居民楼下的气体门市部
两种不能混放在一起的气体被放在了一起
2)压缩、液化、加压溶解或冷冻的气体(如空压机、储气罐等必须与爆炸品、氧化剂、易燃品、自燃品、腐蚀性物品隔离储存)
3)易燃液体:天拿水、工业酒精、油漆、动力燃油(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等储存)
4)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
5)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装饰材料、
塑料等不能与还原性氧化剂存放)
6)有毒和感染性物质(芒果浆、漂白剂、细菌等) 7)放射性物质(X光、CT)
8)腐蚀性物质(电池、硫酸等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共存) 9)杂项危险物质
第十一章 事故报告及处理原则
一、事故等级分类
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30人内死亡,或50-100人内重伤,或5000万元-1亿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指造成3-10人内死亡,或10-50人内重伤,或1000万元-5000万元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损失
二、事故报告和处理的原则
1.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要求1小时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3.遵循事故“四不放”的原则 1)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没有处理不放过 3)责任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绝不能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第十二章 职业病与安全防护管理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废气、废水、废渣及工业有毒物和粉尘
2.物理因素:(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异常、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时间过短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的工作体位,长时间使用不良的一种坐、站姿 三、生产过程的有害因素
1.生产场所的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门窗设计等
2.车间布局不合理,如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在办公、住宿区域,有毒工序同无毒工序安排在同一车间内,有毒、有尘工序安排在低洼处等 3.通风条件,如缺乏通风换气设备
4.照明条件,如照明暗淡、采光不符合卫生要求
5.防尘、防毒、防暑降温,涉及到的用品或设备过期失效或重复使用 6.安全防护,如安全防护措施或个人防护用品(禁用医用口罩,口罩不能太稀,如果是,则进行干搓后用)有缺陷或配备不足,造成操作者长期处于有毒有害环境中。 四、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害
1.出现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觉着、起老茧子等) 2.抗病能力下降 3.引发职业病 五、职业病的种类 1.尘肺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3.职业中毒
4.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5.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6.职业性皮肤病 7.职业性眼病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9.职业性肿瘤 10.其他职业病 六、职业病危害与防治 一)、生产性毒物
1.气体 2.蒸气 3.雾 4.烟 5.气溶胶尘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