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分组探究教学法
依据:直观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并领会知识。兴趣是认知的内驱力,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层层深入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本课内容,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兴趣,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学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依据: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以及进行分组实验设计,投学生所好,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情感目标。 3.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平等为原则,以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为前提。 2)课时安排:一课时
3)教学思路:用前面所学过的遗传学知识引出课题,顺水推舟引出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的,然后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同时引导学生层层推理,从实验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推测、探究问题,最终获得结论。最后通过提供实验材料,进行分组设计实验巩固前两个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注意的是,通过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
程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而并不是简单的记住这段历史和实验的过程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遗传现象和遗传物质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遗传物质发现过程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主要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使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实验的模拟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同时由教师根据设置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寻找结论。
估计学生对课本P6图示的“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理解有困难,因此在教材处理上采用“倒叙”的手法,先补充介绍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具体过程,再告诉学生这个过程是在“同位素标记法”的基础上得到的,同时在教学时,通过用多媒体多次重复演示这个实验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思维,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根据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互换为当时的科学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效果分析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支架式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先建立知识框架,在教师情景创设的引导下,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实验(格里菲思、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再通过小组间的协商、讨论,以及从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培养其科学精神。
在学法设计上,让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用书本上了解的经典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转化为自己设计实验的基础,并寻求答案。指导学生探索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高中生物必修第六章的第一节,虽然从内容上看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却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由于本实验与化学知识结合紧密,因而经常受到各种考试的亲睐。同时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实验中包含了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因此本节课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很好的 载体。
2.教材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1 先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指出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上的重要作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组成染色体的两种成分中,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是遗传物质?这样安排既点出主题,同时又引起学生对探究这一问题的兴趣。
2.2 在讲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先交代科学家们对实验的设计思想,再讲述实验过程。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2.3 在讲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采用了研究时所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来说明,这样讲述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自然地导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2.4 讲述了“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遗传物质除了DNA以外,还有RNA,使学生全面的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同时对科学结论的严谨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初中生物、高中生物第二章《细胞》和第五章《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为接下来要讲述的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以及基因的表达,遗传的规律和变异等内容做铺垫,使学生对遗传现象、遗传物质和DNA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全面的理
解和认识。
4.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本节课主要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渗透了化学上的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对同位素的追踪揭示DNA是遗传物质。 5.教学重点、难点: 5.1 重点及落实方案: 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落实方案:
1、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演示实验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图片。 2、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等方式落实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
3、通过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巩固实验原理和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 (A)DNA能进行自我复制 (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高中生物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