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可以统帅其他六纲而成为八纲中的总纲。
(一)阴证
【概念】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等,均属阴证范畴。
【临床表现】 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阴证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其特征性
表现主要有: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证候分析】
精神萎靡、声低乏力,是气虚的表现;
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气腥,是里寒的症状; 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均为虚寒舌脉。
(二)阳证
【概念】 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
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或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等,均属阳证范畴。
【临床表现】 不同的疾病,表现出的阳证证候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其特征
性表现主要有: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证候分析】
恶寒发热并见是表证特征;
面红,肌肤灼热,烦躁不安,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为热证表现; 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结,为实证症状; 舌红绛,苔黄黑起刺,脉浮数、洪大、滑实,均为实热的特征。
(三)阴阳证鉴别要点
阴证与阳证,其要点可见于表里、寒热、虚实证候的鉴别之中,亦可从四诊角度进行对照鉴别。见表7-3。
表7-3 阴证、阳证的鉴别 四诊 问 阴 证 阳 证 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干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渴引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硬,或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泄气腥 秘结不通,或有奇臭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踡卧,倦怠无力,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舌苔润滑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腹痛喜按,肢凉,脉沉、细、迟、无力等 舌红绛,苔黄燥或黑而生芒刺 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腹痛拒按,肌肤灼热,脉浮、洪、数、大、滑、有力等 望 闻 切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着一个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可有相互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且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临床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的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 一、证候相兼 概念:
广义的证候相兼,指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
本处所指为狭义的证候相兼,即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等相反的证候存在。
表里、寒热、虚实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疾病某方面的本质,故不能互相概括、替代,临床上的证候则不可能只涉及到病位或病性的某一方面。因而辨证时,论病位之在表在里,必然要区分其寒热虚实性质;论病性之属寒属热,必然要辨别病位在表或在里、是邪盛或是正虚;论病情之虚实,必察其病位之表里、病性之寒热。
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如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为表实寒证;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里虚热证。
证候相兼,按理尚应有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所谓表虚,主要是指卫表[阳]不固证(偏于虚寒),然而以往常将表证有汗出者,
称之为“表虚”,表证无汗者,称之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与未闭,是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毛窍未闭、肤表疏松而有汗出,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所以,表虚寒证、表里虚寒证,实际上是阳气虚弱所致的里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热证,实际上是阴液亏少所致的里虚热证。
二、证候错杂
概念:指疾病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
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可以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
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证候间的错杂关系有四种情况:
第一类是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
第二类是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第三类是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有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
第四类是表里同病,而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临床上除可有表实寒里虚热证外,其余组合则极少见到。
在表里同病的情况下,疾病的证候一般都是由内在的病理本质所决定的,如内有积热或阳气偏亢者,其外感表证多从热化;内在阳气不足者,患外感病时,很少见表热证候。所以,
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证候,虽然从理论上尚可组合为:表虚寒里实寒证、表虚热里实热证、表实热里实寒证、表虚热里虚寒证、表虚寒里虚热证、表实热里虚寒证、表虚热里实寒证,表虚寒里实热证等,但临床很少见到。
此外,由于里证的范围极广,故虽为里证,也可有脏腑病位之别,可表现为寒热虚实证候的错杂。因此,临床上的证候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证候的错杂,势必给辨证与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临床应当认真辨析。同时应当认识,错杂的证候中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反映着疾病的本质,因而不可忽略。临床辨证当辨析表里证候的缓急,寒热虚实病性的主次,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
三、证候真假
概念: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掩
盖着病情的真象。
所谓“真”,是指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所谓“假”,是
指疾病表现出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假象,即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
规证候不相应的某些表现。对于证候的真假,必须认真辨别,才能去伪存真,抓住
疾病的本质,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寒热真假
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其寒、热本
质相反的“假象”症状或体征,即所谓真寒假热、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
【概念】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
【临床表现】 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
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证候分析】
假寒现象—— 四肢凉甚至厥冷、脉沉迟等类似阴证的表现:由于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
真热表现——神识昏沉、面色紫暗:邪热内闭,气血不畅。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热邪内蕴,伤津耗液。
真热假寒证常有热深厥亦深的特点,故可称作热极肢厥证,古代亦有称阳盛格阴证者。 2.真寒假热 【概念】
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
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
【临床表现】
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