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既要促进骨折处的愈合以恢复其支架作用,也要重视恢复关节的枢纽作用和肌肉的动力作用,以维持各种活动功能。
2.康复治疗的基本作用
(1)促进骨折愈合: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新生血管得到较快的生长,可通过肌肉的收缩,借助外固定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并产生轴向应力刺激,这样利于骨折端的纤维性连结和骨痂形成,从而加速骨折愈合。
(2)促进肿胀消退:骨折早期在保持复位和固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促进肿胀消退。
(3)防止关节粘连僵硬:对关节进行适当活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可以促进血肿及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关节活动可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液分泌,从而防止关节内外的组织粘连,防止关节挛缩、僵硬,保持和恢复关节活动正常。
(4)减轻肌肉萎缩的程度:肢体功能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增强肌肉力量,可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程度。
2.康复治疗目标 骨折患者经过正确的临床治疗和积极的康复治疗,大多数可以完全复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少数患者不可能完全复原。这就要医务工作者在功能康复时注意主要目标,应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肢的主要功能。
(1)上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上肢骨折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肌力和恢复手的正常功能,从而重新获得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上肢的主要功能是手的运用。而腕、肘、肩各关节的结构及多样化的连接方式,各肌群的力量,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上肢终端的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劳动和生活活动。因此,当关节功能不能得到完全恢复时,则必须保证其最有效的、起码的活动范围,即以各关节功能位为中心而扩大的活动范围(各关节的功能位见表3-2)。
表3-2上肢各关节的功能位
部位 肩关节 肘关节
功能位
外展50°、前屈20°、内旋25°
屈曲90°,其最实用的活动范围为60°~120°
前臂 腕关节 手
旋前、旋后的中立位,最实用的活动范围是旋前、旋后各45° 背伸20°,但有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要求而定 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
手的功能活动较复杂,一般情况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该是:桡尺关节旋前>旋后;腕关节伸腕>屈腕,尺偏>桡偏;手指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展﹥掌指关节伸展﹥指间关节屈曲;拇指是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屈伸。
(2)下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平衡和行走,要求各关节保持充分稳定,能够负重,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动度。行走时各主要关节活动范围见表3-3。
表3-3行走时各关节活动范围
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活动范围
行走时要求髋关节伸直达0°,屈曲达60°
步行时膝关节的有效活动范围为5°~60°,某些活动如骑自行车则屈膝要求大于105°
踝关节
足跟着地时背屈20°,足趾着地时跖屈20°
从下肢功能考虑,下肢重要性伸展>屈曲,稳定>灵活。在下肢肌肉中,为了保证正常行走,功能训练的重点是臀大肌(伸髋)、股四头肌(伸膝)、小腿三头肌(足跖屈)。
(二)康复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1)各种类型的骨折经妥善复位、固定处理后均应及时开始康复治疗。 (2)骨折愈合延迟时也应加强康复治疗。需针对原因进行必要的骨科处理,再给骨骼一定的应力刺激,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愈合。
(3)骨折后由于严重的关节周围粘连行关节松动术后的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2.禁忌证
(1)骨折与脱位尚未妥善处理,骨折部位出现骨化性肌炎时,暂缓功能锻炼。
(2)骨折部位有炎症、关节内血肿、伤口局部有异物,或病理性骨折时,禁忌功能锻炼。
(三)康复治疗方法
1.一期康复(愈合期康复) 骨折经复位、固定到临床愈合,一般需要1个月至几个月的时间。在骨折复位并进行固定或牵引2~3天后,生命体征平稳,内外固定稳定可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和炎性渗出物吸收,消除肿胀;强化肌肉力量,防止废用性肌萎缩;预防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骨质疏松等。
(1)患肢的主动运动:未固定关节的主动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关节挛缩,关节活动在各个活动平面上都要进行,每天2~3次,每次各个活动轴位10~20次,注意避免影响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并应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运动量;关节面骨折者,在固定2~3周后,若有可能应每天取下外固定,在保护下进行短时间的关节不负重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短暂运动后继续维持外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减少关节内粘连,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
(2)健肢与躯干的正常活动训练:训练可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因长期制动和卧床引起的废用综合征。训练内容包括健侧肢体和躯干的正常活动,鼓励患者早期起床活动。对于必须卧床的患者,则应该每天做床上保健体操,例如深呼吸和咳嗽训练、腹背肌训练、健肢的正常活动等。
(3)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肌肉主动收缩能使肌腹和肌腱滑移,防止或减轻粘连;等长收缩训练可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及增强肌力,又能促进两骨断端的紧密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一般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缓慢、有节奏的等长收缩运动,尽量大力收缩,然后放松,反复训练,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或更长。注意运动时骨折部位邻近的上、下关节应固定不动。如前臂骨折可进行握拳、伸直和提肩运动训练,而腕和肘关节应固定不动,更不能做前臂旋转运动;股骨骨折可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和踝关节跖屈、背屈活动,
而髋、膝关节应固定不动。
(4)患肢抬高:患肢抬高有助于减轻或消除肿胀,患侧肢体应处于高于心脏低于头的体位。
(5)持续被动关节活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练习:对关节内骨折手术后、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等无需外固定者,可早期应用持续被动关节活动器(CPM)进行持续被动关节活动练习。CPM可以缓解疼痛,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术和固定制动带来的并发症。
(6)物理因子治疗:常用方法有温热疗法、低频磁疗、超声波疗法、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疗法、超声波疗法等。物理因子疗法有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减少瘢痕粘连,减轻疼痛,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等作用。合并周围神经损伤者可进行电刺激疗法。
(二)二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骨折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后,患侧肢体存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此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残余肿胀,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ADL能力和工作能力。
1.物理因子治疗 如温热疗法在功能训练前应用,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纤维瘢痕组织,有助于训练,提高疗效;局部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质沉积与镇痛;超声波、音频电疗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等。
2.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恢复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辅以助力运动、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关节功能牵引等。
(1)关节活动的主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针对有组织挛缩或严重粘连的患者者,训练动作应柔和、平稳、有节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运动范围与方向应符合解剖和生理功能;刚去除石膏的肢体难以完全主动运动,可先采用助力运动,并逐渐减少辅助力量;每天对每个受累关节做各方向的主动运动,运动幅度逐渐增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个动作可重复多遍,每天数次。
(2)关节松动术:对骨折愈合良好但较僵硬的关节,可进行手法松动,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手法松动前可配合温热疗法进行。
(3)关节功能牵引:对比较僵硬的关节可进行牵引,将受累关节的近端固定,远端按正常的关节活动方向施加适当力量,到达最大范围时要维持数分钟,
以松解粘连,每天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牵引重量以患者感到可耐受的酸痛,又不产生肌肉痉挛为宜。
(4)间歇性固定:对比较严重的关节挛缩,可以进行间歇性固定,即在各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间歇,用石膏托、夹板、矫形器等固定患肢,以减少纤维组织的回缩,增强治疗效果。随着关节活动度的增加,固定的位置和角度也要做相应调整。
3.增强肌力训练 增强肌力训练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肌肉的训练强度,肌肉的疲劳要适度。训练前要进行肌力评定,根据肌力水平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肌力训练应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进行。
(1)肌力0~1级:可选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 (2)肌力2~3级: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辅以助力运动或水中运动。 (3)肌力4级:进行渐进抗阻运动训练,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肌力。 肌力训练方式可选用等长训练、等张训练或等速训练。对有关节损伤者,肌力训练应以等长收缩训练为主,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上肢骨折者可选择相应的作业治疗,以增进上肢的功能,改善动作技能技巧及熟练程度;下肢主要进行行走和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目的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三)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1.要掌握骨折的愈合过程,定期摄X线片检查骨痂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治疗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加量。
2.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增加重力和旋转的活动。 3.肢体的功能锻炼,上肢以增强手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4.进行被动活动时,不应急于施行强力的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按摩,任何功能练习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5.若骨折延期愈合,关节内有骨折相及损伤性关节炎,不宜进行体疗性功能锻炼。
6.医患配合,医务人员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心中有数,积极主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