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心目中的贵人
——读《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
假期里,我认真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感觉像是听一名资深教师
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令我耳目一新。同时,我边读边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觉得自己不应该做只会教书的教书匠,而应该做学生的贵人。
一直以来我的目标是:“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要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才对得起所教的学生、对得起家长,这样才是一位好教师。”于是就朝着这样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可是在这本书中管建刚老师认为:“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组织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如果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则对不起终生为业的教育。这样的教师至多只能算是一名优秀的教书匠。”我茫然了,那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怎样的教学才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呢?
一、做好小事,让教育真正植入学生心灵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
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
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学生的心灵,持续影响了学生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即使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
二、爱与尊重,照亮学生心灵窗户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
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
不是你教 他的一个解 方法、一篇 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 、一个 的 摸。“一个真正的教 , 学生的 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 造。”。我想, 种 不 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基石。
其 是相互的,我 教 也需要 ,在学生的关 下也是倍感幸福的。 曾 得,在教 ,我 班的三十几名学生,有的学生是用自己 省下来的零花 来 花、水果,有的是自己 手制作的卡片,有的 来自己心 的玩具、真心祝福??回想起孩子 关切的眼神、甜蜜的笑容、美好的祝福, 有什么比 更美好的、更幸福的呢?
三、不 考 而教,要 学生 身 展而教
考 ,是我 每一位教 都不能不 真面 的 , 不从考 的角度 极 教学,我 会 得 不起学生的眼前利益,但如果 足于从考 的角度 施
教学, 不起 生 的教育。只从考 的角度 教学,是无法 学生 生喜 自己所教得学科的,学生离开学校,教 其一生,至多只能算是一个 秀的教 匠。通 本 ,我知道好的教 , 喜 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 交流,与学生一起涉及欣 。 的教 ,不 令学生日益 累起雄厚的知 基 ,增 学生的考 能力,更能令学生日益迷恋上学 ,令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养。 的教 ,才能告 教 匠 一 。但是我 是被考 两个字限制着我的教育 , 令我自 不自 地 考 行我的教学活 。有 候想想真是 不起学生
啊 !
教 匠是不管什么新 改的,
只要能把 上的内容 完, 指 学生将 后 做
就行,是 不了其它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 会感到做教 真累。但我
真正参与 改,不要 程改革 是 家 研究的 、 是学校 的事。
如果我 都能切 会新 改的精神, 一种思 方式, 一种心情,我想我 的
教学就不会 么累,学生学的也不会那么苦。
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是另外一回事。回忆上学期我所上的一节公开课《父母的心》,如果从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来说成功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的组织教学是吃力的、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很投入尽兴的。是什么原因呢?现在想想就是忽视学生的情感。其实,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激情中体验教学,在宁静中思考教学,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学的本质美,才更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幽默是爱心与智慧的结晶, 数学课整体上是比较抽象枯燥的, 如果上课时有点儿幽默感,这样的老师,就会像一块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能在有趣
中不知不觉地引导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是好的。你、我怎么知晓自己的可爱之处呢?不妨像郑杰老师所说的那样:“去问问孩子们,不必一本正经地做什么调查试卷的,只要去看看他们的表情和眼睛,他们欣喜的表情和欣赏的眼光都会告诉你的。”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
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 62 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
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 “成绩” 是很有限的, 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 “打造”出什么, “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