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计40分) 1.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飞矢不动

2.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D.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节律就同生命一起开始运行。这发现说明了()

A.人的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D.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4.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5.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6.人们能够对“金星凌日”的现象做出准确的预测,原因是() ①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7.右面的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 () ①片面性②唯心论③诡辩论④相对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8.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0.李四在日记里写道:“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决定作用D. 价值观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11.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12.古语云:“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

A.主观与客观的、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既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又要从过去和未来的实际出发 C.把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有机结合起来 D.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方针政策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13.漫画《画饼充饥》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 () A.不坚持从实际出发 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因循守旧,观念落后 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1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以下对实践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②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6.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一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荀子和朱熹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承认“行”。这启示我们()

A.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只要积极参加实践,就能掌握一切知识 C 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必须参加实践D 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肤浅的 17.“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这一论述的含义是()

A 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8.“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走,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 D. 真理是具体的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D.认识来源于实践 20.2013年“两会”上,“妇女退休年龄是否应该推迟”这个多年来有争议的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同群体诉求反差大。这其中的原因是() A.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产生不同认识

B.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等不同,人们的认识往往不同

C.在客观事物面前,真理只有一个D.人的认识总要经历一个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二、 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1,计10) 21.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

22.物质世界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23.物质的运动有时候有规律,有时候没有规律。() 24.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改造规律。() 25.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26.从意识的起源来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7.我们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28.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具有随意性。() 29.真理可以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30.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 简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1)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 就“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节约建议。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随着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的暴发,病毒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但对于病毒所属的庞大家族——微生物,人们却知之甚少。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霉菌等等,其起源不仅远早于人类,也早于植物和动物,但却是生命世界中被人类认识最晚、目前了解最少的一类生物。自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300多年来,已发现和定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据说这些还不到微生物总量的5%,人类目前仅能对1%的微生物进行人工培养。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对于引发各种动植物和人类疾病的病毒、细菌等,人类也会找到制服它们的办法,与之和平共处。

(1) 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2) 运用有关“认识论”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D解析:僧肇的观点体现了把相对静止绝对化,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观点正确;B项的观点犯了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 2 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规律的客观性。“万物兴衰皆自然”就表明规律的客观性。选C项。

3 A解析:B、C、D三项说法错误,不选。

4 A解析:从材料看,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要遭受规律的惩罚。④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5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客观性、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的理解。选择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中所体现出的哲学道理。A、B、D三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只有C项符合题意。

6 C解析:人们能够对“金星凌日”的现象做出准确的预测,是因为金星和太阳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这个规律,这也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表现;②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

7 A解析:漫画中的人物都片面地看问题,都只从自身愿望和想象出发想问题,体现了①②;③④是否认静止、只承认运动的观点,与题意无关。 8 A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挂”字蕴含了流水的“静”,体现了①③;②④不是材料的强调点。

9 D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好恶而改变,因此D项入选。A强调世界的物质性,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都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0 B解析:对放学铃声和考试铃声的两种不同反映,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其不同是因为受到了主观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均不选。 11 D解析:奥瑞·利欧斯强调的是对“任何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一定是你的感觉出了问题,这并不是否认事物存在的客观性,故A项不正确;感受是对事物的反映,故C项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事物、感受、精神状态的关系,未涉及B项内容,故不选B项;如果你调整了感受,你就会振作起来,说明人的主观感受是具有能动性的,感受的变化,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故D项正确。 12 A解析:“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体现的是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对策,故A项符合题意。B项“过去、未来”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不是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的。

13 A解析:面对住房难这一客观存在的情况,某些人视群众利益于不顾,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人轻视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14 C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

15 A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最终都源于经验”,因此洛克的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A项符合题意。

16 C解析:A、B、D三项说法错误,应排除;材料中的“行”指实践,故选C项。 17 B解析:本题意在说明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8 B解析: 题干揭示了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超出自身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选B。

19 A解析:庄子的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选A。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终极真理,故B、C错误;D与题干无关。

20 B解析:针对退休年龄的问题,不同群体诉求反差大,反映了A,但材料设问的角度是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故选B。

21 B22 B23 B24 B25 B26 A27 28 B29 B30 A

31 (1)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经济社会必须从能源短缺这一实际出发,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课题:“全民节约共同行动”或“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等。节约建议:①在学习、生活中要节能、节水、节材、节地。②提倡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③综合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32 (1)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因此,人类最终可以认识微生物,找到制服引发各种动植物和人类疾病的病毒、细菌的办法。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这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的体现。

(2)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人们在与病毒作斗争的实践中,才对微生物作出了一定的科学认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要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类对微生物认识最晚、了解最少。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正是由于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才不断地深化。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计40) 1.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B.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C.是指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D.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有人把11月11日叫做“光棍节”,也有很多人认为“1111”是吉祥、幸运的象征,会让许愿成真。很多准妈妈都想在这一天生宝宝。上述现象() ①是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②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

③说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④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有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一国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的话,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断创新,从而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从哲学角度上看,消费者和企业之间() A.二者的联系是偶然存在的,具有普遍性

B. 二者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具有客观性 C.二者的相互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量变 D.二者的相互对立推动着事物不断出现质变 4.右边的漫画《无题》蕴含的哲理是()

①量的积累是质的变化的前提②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 ③部分总是整体中的部分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读漫画《如此“亡羊补牢”》:我国一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计40分)1.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飞矢不动2.下列诗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iyc3o3ki6bod04q39t7z7sh75m1a00of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