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一、知识链接
抽测上节课知识要点。 二、学习目标
1、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明代重修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伟大的工程之一。 2、《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医典”。 3、《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三、新知预习(预习教材,根据学习目标标记知识要点) 四、探究演练
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全长约____________千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____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2、今天的北京是____________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营造的。城中心____________(含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3、明朝杰出医药学家____________写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珍贵遗产,被西方称之为“_______________”。
4、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出现,说明在明朝的时候,我国的科学技术依然处于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逐渐停滞始于__________________。
6、被读书人弃掷的书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毫无关系。 7、明代杰出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__结交甚深,是我国翻译和介绍西方科技的先驱,所著《_____________》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影响。 五、拓展提升
1、明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本草纲目》体现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怎样的治学精神? 3、《天工开物》是一部以什么内容为主的书籍?为什么读书人把它弃掷案头? 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谁?此书是关于什么内容的书籍? 六、知识整理与反思
七、成果检测
1、被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他认为大自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能开发自然,创造物质财富,因此将其书取名为《天工开物》。他就是( )
A、宋应星 B、徐光启 C、李时珍 D、郦道元
3、他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与利玛窦结交甚深,是我国翻译和介绍西方科技的先驱。他就是( )
A、利玛窦 B、徐光启 C、宋应星 D、李时珍 4、《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的出现,说明( ) A、明朝时,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仍处于世界前列
B、明朝时,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落后于当时科技强国 C、清朝时,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仍处于世界前列 D、清朝时,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已经过时了
5、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开始于( )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6、明长城东西起止地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临洮,东到山海关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7、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作为都城的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皇太极
8、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周髀算经》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9、下列医学著作出现的时间顺序是( )
①《千金方》 ②《本草纲目》 ③《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10、如果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1、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沈阳故宫 B、北京故宫 C、万里长城 D、避暑山庄 12、(多选)2020年北京举办了奥运会,一名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了北京的文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B、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C、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 D、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 13、(多选)《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其治学精神表现在( )
A、善于总结前人经验而又敢于创新 B、严谨求实,潜心钻研,躬行实践 C、实事求是,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D、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科学而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