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是什么?在不少人眼里,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他们觉得数学课堂更多展示的是难记的概念、冗长的公式、冰冷的符号和复杂的图形;有些人则认为数学教师感情淡漠,缺少审美情趣,没有艺术的品位,数学课堂不像语文课堂那么充满诗情画意、情真意切。他们说得肯定有失偏颇,但综观我们的数学课堂,确实也多多少少的折射出以上的一些问题。 其实,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了学生,就是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因此,数学课堂理应是精彩洋溢的、智慧飞扬的和富有创造的。其实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
我们平时教学应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使其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设计,在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和小明去旅游,他们带了4瓶矿泉水,2个苹果,1个蛋糕。提问学生,你打算怎么分配这些食物?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有的说要根据他们的喜好分配;有的说可以给小明多分一点食物,因为他是男生,他的胃口肯定比女生大,但是女生表示不赞成,她们的理由是在外旅游都很累了,所以吃的并不会比男生少。双方僵持不下,经过讨论,决定只有平均分才显得公平。从而自然得到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吃其中一份,怎么用一数表示的问题?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是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与另外两种食物平均分得的
结果:2瓶矿泉水,1个苹果的对比,学生由此体会到,当一个问题看来不可解时,人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字符或形式来表达一种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从而让学生看到它的文化功能。
在小学阶段,有好多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比如概率、统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渗透这些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书上设计的是摸球实验,可是书上的要求只有10次实验,这对于实验的精确性来说,实验的次数太低了。数学家是在做了几千几万次实验后才得到对于个数相等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并且实验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将会越接近这个实验结果。于是,有的教师结合书上的例题,把此相关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做了40次实验后结果才比较接近。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思想。同时,学生对书上的只要求10次的实验提出了质疑,并且对数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学生对数学史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更感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加罗华等等数学大师成了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给孩子听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虽然学生还不太懂,但是,通过这些补充,学生了解了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通过一些积累以后,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眼中的数学,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课外的数学知识和趣事等等。用一种无形的方式去陶冶他们。一定能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实我们的数学知识跟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可以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学完新课知识后的数学知识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去写;在教到一些能够体现数学规律,数学美,数学的思想方法等等内容时,尽量多地去补充和挖掘各个知识点的相关史料,这样又成了他们写作的素材了。学生阅读过的数学名人故事、典故也是写的素材。一些学生把自己对数学的喜爱都写在了里面。有的学生甚至写出自己的理想是要当一个数学家呢!所以教师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树立\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需的数学\这一信念。就象人人都要求能会话写字,但要有、也只需要有少量的诗人和作家。
新课程改革倡导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参与了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有价值的“意外”,如果我们敷衍了事、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这样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将被“抹杀”,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所以要将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其现实意义也就在于进一步认识并加强数学的教育功能,从而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教育理念。除了我们正在实验的,当然还有许多具体工作可以做,如数学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史料的挖掘和展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供相关文化背景、创建文化氛围、挖掘文化内涵,从而加强数学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数学课件也在逐步开展,许多地区、学校都在应用电子课件教学实验。但是,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拥有计算机的状况以及教师对于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目前的应用还是
有限的,利用课件的数学课还是比较少,大多也只是讲一讲公开课,而缺乏大范围的、系统的实验。
在数学课堂上应用计算机软件教学,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的认知过程如何等等,都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回答。 另外,通过实验,寻找数学课件的切入点,也是发展数学教学课件所必须的。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课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传统教学做不好的事情,这应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下面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谈谈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象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讲授周长的认识一课时,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周长的演示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对周长的演示过程,给学生很直观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周长的含义。
再如,对于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平移成长方形的过程的教学,利用教学软件,可以对平行四边行进行剪切后平移,学生会很容易看到平移的过程,比用语言叙述要形象得多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
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也应当发生转变。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
现在,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 在数学实验课中,可考虑把学生分成2~3个人一个小组,每组共用一台计算机。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演算,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小组中参加讨论,观察其进程,了解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答,对有共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