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NA 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 核苷酸( 4 种) 3、DNA 的结构:
①由 两条、 反向平行 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 脱氧核糖 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
内侧:由 氢键相连的 碱基对 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4.特点
①稳定性: 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 同
③特异性: DNA 分子中每个 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
骨架 。
A = T; 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 G
T C
★ 3.计算1.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 DNA 分子中,嘌呤 碱基之和 =嘧啶碱基之和。
A T
★ 3.整个 DNA 分子中, G C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 第三节 DNA 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 DNA 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
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
4 种脱氧核苷酸;
DNA 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 ③ 能量:由 ATP 提供;
④ 酶: DNA 解旋酶、 DNA 聚合酶等。
4.过程:① 解旋;② 合成子链;③ 形成子代 DNA 5.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② 半保留复制 6.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
双螺旋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
②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 :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二、 DNA 是遗传物质的条件:
DNA 片段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a、能自我复制
DNA 片段
d、能够控制性状。
三、 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6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 RNA 的结构:
1、组成元素: C、 H、 O、N、 P 2、基本单位: 核糖 核苷酸( 4 种) 3、结构: 一般为 单链
二、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主要在 染色体 上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 1)概念:在 细胞核 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合成 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① 解旋;② 配对;③ 连接;④ 释放(具体看书 63 页) ( 3)条件:模板: DNA 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 4 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 ATP
酶: 解旋酶、 RNA聚合酶 等
( 4)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A—U、T —A、 G—C、 C— G)
( 5)产物: 信使 RNA( mRNA)、核糖体 RNA(rRNA)、转运 RNA( 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 细胞质 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为模板,合成 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 的
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 mRNA
原料: 氨基酸( 20 种) 能量: ATP 酶: 多种酶 搬运工具: tRNA 装配机器: 核糖体
(4)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 mRNA 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4、密码子
①概念: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 (64 个)
起始密码: AUG 、GUG
终止密码: UAA 、 UAG 、 UGA
= 6: 3: 1
1 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 1 个密码子 .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7
第 2 节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 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而流向蛋白质, 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 流向 RNA ,进
也不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
能从蛋白质流向 DNA 或 RNA 。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 RNA 到 RNA (即 R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RNA 流向 DNA (即逆转录)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 蛋白质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
等。 注: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 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第 5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 环境 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 遗传物质 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
因突变。
2、原因: 物理 因素: X 射线、紫外线、 r 射线等;
化学 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 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注 :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任何 时期;基因突变
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 不同的 DNA分子 上或同一 DNA 分子的 不同部位 上);c、低频性 d、多
4、意义 :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8
第二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变异
实例: 猫叫综合征(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
类型: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看书并理解 )
.....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 21 三体综合征(多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二、染色体组
( 1)概念: 二倍体 生物配子 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 无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功能 各不相同 ;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
(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例 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全部 遗传信息。
1 条 21 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答案: 3 2 5 1 4
② 染色体组数 =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 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 Aa ______ (3) AAa _______
(5) AAAaBBbb _______
?
(2) AaBb _______ ( 4)AaaBbb _______ ( 6)ABCD ______
答案: 2 2 3 3 4 1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 发育成的个体叫 单倍体 。
有受精卵 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
叫二倍体 ,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 三倍体 ,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 多倍体 。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 用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能够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加倍 )
原理: 染色体变异
实例: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 培育出的植物器官 大 ,产量 高,营养 丰富 ,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 花粉 ( 药 ) 离体培养
9
原理: 染色体变异
实例: 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 高杆 (D) 对矮杆 (d) 是显性, 抗病 (R) 对不抗病 (r) 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 ddrr 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 DDRR两个品种 , 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 ddRR ,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缺点: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诱变育种
用射线、激光、
化 学 药品 等 处理 生 物
基因突变
杂交育种 杂交
多倍体育种 用 秋 水 仙 素 处
理 萌 发的 种子 或 幼 苗
单倍体育种
花药 ( 粉 ) 离体培养
方法
原理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 方法简便, 但 器官较大, 营养 后代都是纯合子,
大 幅 度地 改良 某 些要 较 长 年 限 选 择物质含量高, 但结实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
性状,但有利变异个 才可获得纯合子。 率低,成熟迟。 体少。
技术较复杂。
第五节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由 遗传物质 改变引起的疾病。 (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 生来 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 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 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 遗传物质 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 呈家族 遗传、发病率 高(我国约有 20%--25% ) 4、类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