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 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可以用课件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

3.纸蛙跳远比赛。 发材料。分小组活动。

教师需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

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三、研讨

教师可以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接着可以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

16

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四、贴纸带

让学生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第3课 用手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问题引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2.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 “一拃”

17

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 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 (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研讨

1.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18

第4课 这是谁的叶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

19

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2. 聚焦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

具来测量。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二、探索:测量

1.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 2.测量桌子和书。

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分发材料。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 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 (3)汇报测量结果。

可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也可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

三、研讨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 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3.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20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二、探索:纸蛙跳远比赛1.体验纸蛙跳远。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2.确定纸蛙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8ml05bxq8mpoj7ocb09o8y29wt5t00z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