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 1)描写

①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

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环境、场面描写 。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

或思想。

( 2)叙述

一是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一般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 第二人称 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的作用是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是叙述方式 。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 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

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3)抒情

①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

②直接抒情 ,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写作手法

( 1)象征 。指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

( 2)衬托 ( 对比 ) 。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对比 ,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

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对比,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

( 3)抑扬 。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理反差,增强文章的趣味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

( 4)托物言志 。明着写物,实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表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 5)引用 。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6) 渲染 。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烘托。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烘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 7)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

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

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三、作品的谋篇布局

( 1)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 。开头描写某事物一般作用为突出特征,为下文作铺垫。

( 2)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或情感鲜明、突出。

( 3)考查伏笔 。伏笔的作用是与下文相呼应,使文章更严谨;为下文的叙述张本。 ( 4)考查悬念 。设置悬念能制造文章波澜,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章的趣味。

( 5)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 ( 6)文章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 8)文章标题 。一般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起着线索、贯穿全文和点明主

题的作用。

四、作品的修辞方法

( 1)比喻 。其作用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2)拟人 。其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 3)夸张 。其作用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4)排比 。其作用为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便于充沛地表达情感。 ( 5)反复 。其作用为前后呼应,反复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 6)对比 。其作用为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 7)设问 。其作用为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 8)通感。 指打通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荷塘月色》有两句话:一句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与听觉通感。

诗歌鉴赏答题答题步骤

①题目直接问表现技巧的情况下,就要直接答出表达技巧,并且要对该技巧进行解析。

(技巧 +解析)

②题目问到赏析的情况下,要从内容、技巧、语言三方面考虑,不一定所有的题目都要求答语言,

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内容 +技巧 +语言)③题目问到好处,作用类的,我

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

+形式)

答题思路: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或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对比,排比等) + 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

+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补充:常见术语

语言风格 : 清新飘逸、流畅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浅白如话(多用口语)、华美绚丽、清丽明媚、明朗疏淡、委婉含蓄、沉郁顿挫、雄健豪放、苍凉悲壮、细腻感人、简练生动、情真意切。

思想情感 : 依恋、惆怅、伤感、凄苦、寂寞、孤独、烦闷,恬淡、闲适、豁达、愉悦、乐观,憎恶、激愤、愤懑、仰慕、热爱,激昂雄壮、悲壮,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文言特殊句式

一、宾语前置

1. 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的否定句,宾语前置。《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屈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韩愈

2. 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何以解忧?曹操《短歌行》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而今安在哉?《赤壁赋》苏轼

高中语文笔记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描写①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34hl90xt30a0pl1szsm0n19a8hr9t00gx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