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开阳学校高中部学案 历史 总复习——19
第九章、中国现代代史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姓名: 必修二 过渡时期的建设成就 【综述】
1、特征:基本特征是“探索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总之,这一时期成绩与挫折并存。 2、政治:①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②中共八大
3、经济:①八大”的正确方针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③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4、思想文化:①1956年,《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促进文学艺术发展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开端良好(中共八大、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一、1956年:中共八大 1、背景:
(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2)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在中国建立起来。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
(3)苏共二十大之后,新中国面临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和思想的铺垫。 2、内容:
(1)分析我国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必修二)
(2)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必修二)
(3)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加强国内各民族团结;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 。 3、意义: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中间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话运动)】 二、1958—1960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 1、背景:
(1)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2)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总路线。
2、两者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错误根源:“大跃进”夸大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犯了严重“左”倾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提高,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4、教训:经济建设要尊重经济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危害:造成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环境破坏严重。 【后期调整(八字方针)】
三、1959—1961 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和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1、背景:
“大跃进”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结构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经济建设的严重失误,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2、过程:
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1960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1960年冬——1966年春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但思想上始终没有纠正“左”的错误 1962年起经济得到恢复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开建,1962年基本建成。 3、特点: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4、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四、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的主要相似之处和存在的共同问题。 (1)相似:制订五年计划;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
(2)共同问题: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
(3)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
①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⑤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专题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