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背景实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思考
作者:孟丽
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5期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国家高职院校“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首先罗列建设“1+X证书背景实施”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加强“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1+X证书背景实施” 人才培养团队 高职院校 建设与发展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承担为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师资问题是制约高职教育快速和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贯穿高职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1+X证书背景实施”师资缺乏。高职院校想要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办有自身特色的高职名校,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是重中之重,也是摆在广大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建立“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面临的阻碍
1+X证书中,“1”为学历证书,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总的来说1+X就是一本学历证书加上一本或者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师数量虽然有一定提高,但是仍然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需要。即便是在一些国家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平均师生比例也有一定失调,约为二十比一。纵观全国,高职院校中有具体行业资深执教经验的老教师比例较少,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并没有在有关专业领域进行过实践作业,也没有教育事业的经验,在具体实际操作中缺少经验。专业的理论能力远强于实际动手和实践能力,这就是一种失衡,对教师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教师不能把最新型的实际应用技术带入课堂中,对高职学子们毕业后的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一些高职教师缺乏实际操作和继续学习动力和活力。目前社会中没有形成有关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专业人才的实践学习只能通过一些并不规范的职业培训进行,对于职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对企业竞争力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通过研究国家提出的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要求,梳理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关系现状,总结分析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探讨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等,设定好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具有重要意义[1](41-44)。
一些高职院校不能和企业直接对接,彼此间缺乏沟通,不能够将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育出来的高职学子不能够胜任企业的一线工作,是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最直接因素[2]。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寻求突破,从一些一线企业中聘请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指教,但是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也是导致校园内“1+X证书背景实施”教师过少,不能够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中坚力量的因素,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机会变少,学生们的实践和操作能力薄弱[3]。
二、建立我国“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的措施
1+X证书制度就是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书证相互衔接融通正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最基本的是既要拿到学历证书,又要拿到能加分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打造我国“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的措施的全面研究,结合当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开展情况,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高薪聘请一线技术人才、专家、教授担任高职院校教师、高职院校自身要转变理念,培养校园内的“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互补三点,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归纳如下: (一)高薪聘请一线技术人才、专家、教授担任高职院校教师。
国务院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发展需求之间要紧密联系,重点强调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特色和办学宗旨,这一特点鲜明地指出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要以实际动手实践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就需要长期在工厂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及专家充实高职教师团队,为高职学子带来最前线的科学技术信息,让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提供指导和点拨,只有这些兼职的专业人才教师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才能使高职院校有属于自身教育事业的关键力量,才能够为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这一点有一定认识,很多学校都高薪聘请校外的专业人才及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校园内的教师,虽然兼职的专业人才教师体系在不断完善,但要想进一步完善,还要加强和一线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聘用一些名校的退休教师及大型企业的专业人才,让这些有着丰富执教经验的老教師和人才为高职院校增添加瓦[5]。 (二)高职院校要转变理念,培养校园内的“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 高职院校领导要革新教育管理思想,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逐步重视对兼职人才教师的引进和培育,培养出有自身院校特色的“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6]。要加大这一方面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校园内部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依据学校设立的不同专业和学科及实际教师人员配置,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标准的“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团队。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适当提高教师待遇,为高职院校的素质人才储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7]。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二十余个省份拥有六十余个国家级重点建设职业教师培育基
地,借助国家的政策和扶持努力培育高素质职业教师是每一所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要有计划地引入培养基地的人才教师,可以适当效仿培育基地的培育模式,培养出更加切合自己学校实际的职业人才。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职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崇高的理想道德追求;不但要处于较高的起点,还要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开阔眼界;不仅是执教学科的专家,还是教育事业的专家,有着和医生、律师等相同专业性无可代替的高素质人才。
(三)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互补。
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互补,实现高职院校“1+X证书背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互联网交流合作平台的全方位创建,通过平台交流,调整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方向,例如建设课程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双师教学的可操作空间,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发工作,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自身的职业技术进行实习,确保校企合作工作的多样化开展。高校在与实验基地对接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实验基地具有较理想的实训功能,实现学校实验室与企业生产实习车间的灵活转化,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环境,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专业素养,校企合作只有实现全方位的对接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课程与企业岗位对接,即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接,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相匹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进程中,需要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及时沟通和信息交流,实现新型的教学团队创新,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与企业生产车间配合,实训基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促使教师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经营全过程,完善“1+X证书背景实施”教师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双师”资格认定工作的开展流程,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明确“学历+职称+实践能力”的认证标准,确保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实践素质的提高。
当下社会思想观念不断革新,对于高职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面分析高职教师人才培养的方法与技巧,建立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开展水平。高职教学工作开展进程中,高职教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无疑直接影响高职教学工作的整体开展质量。进行高职教师人才培养方法与技巧的有效探索,可以实现高职教学工作全面性的进一步提升[8]。
高职教师在制定人才培养会议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对不同高职学生的性格、行为及近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归纳,在开展教学工作统一传达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会议召开内容中,涵盖不同高职学生的学习指导内容,有效保障人才培养会议召开内容的全面性,真正实现高职教师与学生的全面良好沟通。学生之间进行更加细致化的沟通和开展高职教师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进一步拉近高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高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做到温和有礼,倾听是沟通交流工作开展的关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