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困难,成人休息状态下呼吸频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况之一。(1)胸片显示多叶病变或病灶总面积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3以上;(2)病情进展,48小时内病灶面积增大超过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2.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1 mm Hg= kPa); 3.出现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甄别出SARS患者中危重者并及时加以干预治疗,对控制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诊断非典患者时划分的五个类别及相应处理措施
分诊类别及相应处理方式的建议在临床思维上可将SARS诊断问题分为五个层面,将患者划分为五个类别并予相应处理。
1.不是SARS者:可以排除SARS诊断,进入正常诊疗程序。
2.不像SARS者:不像SARS,但尚不能绝对排除。安排医学隔离观察。可采用居家隔离观察并随诊的形式。
3.疑似SARS者(suspected case):综合判断与SARS有较多吻合处,但尚不能作出临床诊断。留院观察,收入单人观察室。
4.临床诊断者(probable case):基本定为SARS病例,但尚无病原学依据。收至SARS定点医院,但为避免其中少数非SARS者被交叉感染,需置单人病房。
5.确定诊断者(diagnosed case):在临床诊断基础上有病原学证据支持。收至SARS定点医院,可置多人病房。
流行病学调查程序和方法
(一)病例的个案调查
1.医院所在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SARS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的地方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他知情者补充或核实。如病人病情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3.按照SARS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
容: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和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情况。调查表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晰。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SARS病例的订正报告或转归报告时,应及时做好随访和相关信息的补充调查,进一步完善个案调查表。
对病人进行随访时,要注意了解病人健康恢复情况。 (二)追踪接触者 1.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根据个案调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确定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及时开展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管理。调查内容详见“SARS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附表2)。
2.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
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做好接触者信息的通报,按照《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接触者实施管理。
(三)流调注意事项
1.流调人员应按照有关SARS防护指南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2.流调人员调查时应注意发现病人隔离管理和消毒、防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1.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行计算机个案化管理,调查表的数据库要逐级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利用,并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分析结果,以指导疫情控制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和汇总分析结果以及调查报告均要及时整理归档。
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1.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密切接触者
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与症状期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下列人员:
(1)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共同居住的人员;
(2)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一个教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
(3)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同一工作场所(如办公室、车间、班组等)的人员;
(4)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密闭环境下共餐的人员;
(5)护送病人或疑似病人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探视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亲属、朋友、同事或司机;
(6)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接触过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护人员;
(7)若电梯工为病人或疑似病人,在病人发病后至离开前乘坐过该电梯的所有人员;
(8)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9)曾在室内直接为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发病期间提供过服务的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服务员;
(10)由现场流调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2.交通工具上的密切接触者判定 1)飞机
(1)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员。
(2)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舱内所有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铁路旅客列车
(1)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人或疑似病人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2)乘坐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人、疑似病人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3)汽车
(1)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2)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
(3)其他已知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4)轮船
与病人或疑似病人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病人在乘船期间就餐和其他活动时的接触者。
由现场流调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如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疫点终末消毒程序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一、疫点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4.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6.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9.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10.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11.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12.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3.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4.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5.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6.离开病家前,嘱让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二、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对食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 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如确定公共场所为非典型肺炎的疫点,应按照疫点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公共场所的消毒原则
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消毒的意义有限。
非SARS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针对SARS开展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
SARS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对特定场所,在特定时间可以进行全方位消毒。也可根据疫情警报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