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名称 执教者 年级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古代山水画》 课时 高一 一课时 1 通过作品欣赏,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领会不同时期(宋元时期)教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人文精神,学会欣赏山水画。 学2 如何理解人们常说的山水画中的意境,了解山水画家是怎样用“三远法”表现空目间的。 标 3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程式和技法 教学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作品的风格特点。 重点 教学北宋、南宋及元代山水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 教学教学内容 过程 学生活动 展示: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村从色彩,空间,表现道》。 手段画面效果等方提问: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你觉得,西方的风景画和中国面判断。从画法上对比: 的山水画有何不同? 西方受基督教影响,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美,想要完成对心中神灵的靠近就要尽量像的模仿上帝创造的世界,导因此走上了写实的道路;中国人受儒道思想影响,追求天人入 合一,但从科学上讲,天和人是对立的,不可能合二为一,所以只能在意念上实现,因此中国画追求意境的表达。 西方绘画: 焦点透视、重明暗光影、重色彩变化。 中国绘画: 中国山水画除了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更具有独一无二的意散点透视、重皴擦、蕴和精神内涵,它附着中国人敏感的心灵和微妙的哲学,令重笔墨。 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来感受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 因为思想和文化的(出示课题: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古代山水画) 差异。 一,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山水画的萌芽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洛神赋图》。人大于山 隋代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展子虔《游春图》。山大于人 唐朝发展成熟,到五代、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二、北宋山水画 出示《溪山行旅图》。 提问:(1)“行旅”在哪里? 2)为什么人画得这么小? 1.以大观小 在画面上找到人物。 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说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是中国画为了显示山的高大 表现宏大空间时常用的“以大见小”的方法。 2.构图 提问: (1)哪一部分山体面积最大 (2)这样的画面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有气势。 处于画面的这个区域被大山占据了。山顶天立地,构图非常山或作为主体的树在画面的正中央,顶饱满。“中峰鼎立”。 天立地,构图饱满。 出示李成、郭熙的作品。 男性。 提问:(1)你能看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吗? (2)中国山水画为什么看起来比西方风景画的场面更大? 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准则:“三远法” 北宋时期的作品都给人一种雄阔、浑厚、整体的感觉,努力表现天地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形式多为立轴。 三、南宋山水画(南派) 房屋、树木、人、桥、出示《雪堂客话图》《踏歌图》。请你仔细看一看,画中画船、远山、天空等 了些什么?画面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景物画在一角或者半边 1.构图:画中的留白比北宋的山水画大还是小?景物画在什么位置? 南宋的山水舍弃了繁杂的景物,“取其繁华,采其大要”, 摒弃一切无用的景物,以一当十,高度集中,却给人更大的 想象空间。这种局部特的写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2.留白:明明什么都没画的空白,让人想到了什么? 留白的手法是国画所特有的。南宋的山水画尤其注意留白。 留白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如同文学中的“言外之意”,音乐中的“弦外之音”。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画中叫“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一种境界的 提升。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 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 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 3.寒江独钓图中孤独的渔翁,小船和几道波纹,这是一种什 么样的意境? 南宋山水追求诗一般的意境。 (看图画,了解更多的南宋山水作品。) 诗意,秀美、优美、幽静等。 提问: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你对南宋山水的印象,说说你对意 境的理解。 与北宋山水不同,多用横幅,南宋山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秀 丽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格。南宋的雅士们在画中表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他们或临流抚琴,或泛舟湖上,或秉烛夜游,或倚窗赏瀑,向往着一种幽闲的生活。 拼图游戏:试着用所给的山水局部拼出北宋山水和南宋山水。 北宋和南宋的山水画中也有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但是到元代,山水画才出现了强烈的抒情特色。 四、文人气息的元代山水画 (出示《富春山居图》) 提问:怎样欣赏和理解长卷这一绘画形式? 移步换景,散点透视,四维空间,以大观小,像现在的航拍,把这样大场景展现在一幅长卷中。 出示《幽涧寒松图》 1.画中画了什么? 2.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元代,自然山水完全成了发挥主观情绪的手段。最具代表北宋。有气势。南宋。的就是倪瓒。他的作品总是几棵小树、一个茅亭、远抹平坡,有情调,元。有点淡没有人物,然而在极平常的景物中,却传达出闲适无奈、淡淡哀愁。 淡哀愁和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和沉默。 总结; 强烈的抒情性: 1.画画是为了抒发元代的文人远离官场,信奉道教,追求心灵上的宁静,所以自己的感情。 他们的画往往都是表现的隐居的幽静,表达了他们超然物外2.画的写意性增强的心境。到这时山水画完成了从客观感受到主观情感表达的了,写实性减弱了。 变化,我们熟悉的文人画在这个时期走向成熟。 课堂小结: 我们感受了三种不同的“自然”,你最喜欢那一时期的 作品呢?总结一下. 感悟与总结: 1.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理解。说出你心中的山水画是 什么样的 学生思考作答。 2. 中国古代画家为什么而画画?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程式和技法:勾皴擦点染)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年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独特风神的欣赏、体悟
非常有利;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到高中阶段,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古代山水画
效果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邻域的必修课之一。它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
衔接,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因此这堂课取得了以下效果。
1、传承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使学生了解了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祖国的古代文化艺术。
2、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深刻体会了我国古代山水画艺术的魅力。
3、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能够释放紧张消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这节课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压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升华了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有较强的知识性。讲得太深,学生不易理解;讲得太浅,学生又没有太大收获。如何深入浅出的将知识传达给大家是我想在本课教学中力求做到的。我将三个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特点用较清晰的顺序和层次进行梳理、安排,力求把三个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有条理的通过讲解、演示、学生感悟等手法清楚的传达出来,使他们在经过这一课的学习之后对三个时期山水画的风格有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山水画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在大量的绘画作品中作取舍,怎样在短时间内,使缺少国画绘画经验的人了解国画复杂的技巧要求,怎样使知识的顺序和调理更合理,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我,希望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出更理想的办法。
评测练习